《列子》是列御寇写的。
列子(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年-约公元前375年之间),东周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东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被尊为“冲虚真人”,他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其先后著书20篇,后人整理的《列子》仅余8篇。
人物生平:
列子画像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列子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列子才颖逸而性冲澹,曲弥高而思寂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在先秦诸子中对生命表现出最达观,最磊落的就是列子。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列子聚徒讲学,弟子甚众,一次,列子往谒南郭子时竟挑选“弟子四十人同行”,可知列子后学众多。
列子及《列子》的简介
1. 《列子》中说明友人的古诗句
《列子》又名《冲虚经》、《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由郑人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较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亡斧者(亡斧意邻)”、“歧路亡羊”等。
唐代时,《冲虚真经》与《道德经》、《庄子》、《文子》并列为道教四部经典。
列御寇,或称列圄寇,春秋时期郑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列御寇于《史记》无传,其名散见于《庄子》、《管子》、《晏子》、《墨子》、《韩非子》、《尸子》、《吕氏春秋》等书。列御寇成名于《列子》一书,有章以其名为章名,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
列子是郑国人,先于庄子,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壶子对列子说:“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为“冲虚真人”,宋徽宗宣和年间封为“冲虚观妙真君”。
一般人认为《列子》的原著在西汉以后便已散失,唐代柳宗元已经怀疑此书的来源,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首先认定《列子》是伪书,现存的《列子》已经不是原著,而是晋人凑杂道家的思想而写成的,叶大庆[2]、钱大昕[3]、姚鼐[4]、钮树玉[5]、章炳麟[6]等人都以为此书为伪。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更指出释氏轮回之说出于《列子》,非常可笑。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说:“盖《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子》、《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说苑》、《新序》、《新论》之言,附益晚说,假为向序以见重。”。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提出《列子》受佛教思想影响,可知是魏晋时代的伪书,但也指出《列子》全书“窜取佛说,声色不动”,“能脱胎换骨,不粘皮带骨”。
《列子》一书包含了许多寓言,都带有足以警世的教训,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现存《列子》的注本有晋代张湛注的《冲虚至德真经》八卷
2. 关于伯牙子期的古诗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出自伯牙绝弦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风明月酒一樽。 出自《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3.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诗句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列子?汤问》的记载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钟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4. 列子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传说战国郑人列御寇曾遇风仙,习法 术,因而能乘风而行。
《列子?黄帝 篇》载:“……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 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
竟不知风乘我 耶,我乘风乎?”《庄子?逍遥游》又 载,列子御风的技术很高,能象列子 那样的,世上亦不常有。然而,列子 虽免步行,还必有所待。
因此,这还 不是最高境界。后人因以为典,吟咏仙道之事。
唐?董思恭《咏风》:“方 从列子御,更逐浮云归。”元?卢挚《双调?殿前欢》:“谁人与共? 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5. 仿照列子写古诗,朋友情谊表达朋友情谊的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 清;史清《溪佚题》
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 民国:梁启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 唐;李商隐《无题》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宋;欧杨修《玉楼春》
希望可以帮到你!
《列子》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在古籍中又写作列圄寇、列圉寇或子列子,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列子著作(包括他的弟子参加编写),有旧本二十篇,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订而成八篇之数,应该是刘向、刘歆父子,或同时代其他人整理的八篇。
书内有大量先秦寓言、神话传说、养生故事等,书中旨意本于黄、老,归同于老、庄。
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当今社会主义的和谐风习与全民健康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扩展资料
列子死后,葬在了家乡郑州。在郑州市东30里的圃田村,村东南有一座小型墓冢及墓碑,传为列子墓。
列子墓前有潮河,后有丘陵,四周枣林丛丛,附近有列子祠。创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祠曾一度被改为佛寺,明万历八年(1580年)监察御使苏民望巡视河南过圃田时,得知此事,因命奉直大夫知郑州事许汝升重建祠堂,并立《重修列子祠记》碑石。
祠堂原有硬山房大殿、卷棚、左右厢、过厅、门楼15间,呈长方形院落,庭前屋后,点缀有几株青绿刺槐。大殿顶镶鸱吻、宝瓶,望瓦有圆形图饰,楣木、雀替有“天马奔日”、“狮滚绣球”及花卉浮刻。厅前立有明碑一座和清碑三座。大殿1966年被毁,石碑推倒埋入地下。现仅存山门、廊房等硬山式建筑,为学生教室。
百度百科-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1] 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
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相传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汉朝时刘向所整理之《列子》为集合公私所藏二十篇校订而成八篇之数,今本《列子》八卷,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则,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列子指列御寇,据说能御风而行,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西汉初颇行于世。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散落民间,西晋又有所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唐高宗乾封二年(667)李治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李隆基立玄学博士,指定《老子》、《列子》、《庄子》、《文子》为必读之书,时号四玄。天宝四年(745)追封列御寇为冲虚真人,《列子》一书为《冲虚真经》。到了宋代,真宗赵恒在“冲虚”二字后面又加“至德”二字,书名又成了《冲虚至德真经》。徽宗政和六年(1116)赵佶诏立《内经》、《道德经》、《列子》、《庄子》博士。[2]
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当今社会主义的和谐风习与全民健康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列子》是有必要认真阅读的。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本文来自作者[虞旗施]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3%80%8A%E5%88%97%E5%AD%90%E3%80%8B%E6%98%AF%E8%B0%81%E5%86%99%E7%9A%84%EF%BC%9F.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虞旗施”!
希望本篇文章《《列子》是谁写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列子》是列御寇写的。列子(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年-约公元前375年之间),东周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东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