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①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②细节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①环境描写对塑造主人公形象的作用。②?变?中?不变?的写人方法。
3、教学课时:一课时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解决生字词;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查阅资料,熟悉背景。
教师准备:变色龙相关;制作相关课件。
三、教学流程
1、趣味中揭新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看完后告诉老师:上是什么?你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欣赏一组蜥蜴,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能很快猜出这是蜥蜴,也能从多个角度给出判定的理由。通过这样一个导入,既锻炼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敞开对话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师:俄国作家契诃夫也写了一条变色龙,他的名字很有趣,请同学上黑板写出来,并告诉大家有趣在哪儿?(生上黑板写名字和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将与课文联系,一是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引出教学主题,二是从主人公有趣的名字上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2、情节中看变色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把握关键信息。)
师: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但奥楚蔑洛夫却把它看作一件大事。请同学们默读6-27小节,思考:
奥楚蔑洛夫对案子的双方作出怎样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投影)
请根据表格提示在文本处作相关标记。
(设计意图:①满足学生兴趣,鼓励其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过程,聚焦?变色?。②化繁为简,将文本转化成表格,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③为下面小结做准备。)
师:从判案过程中来看,奥楚蔑洛夫定案的关键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话陈述他判案的过程。(学生陈述小结,教师板书要点:怎么变色)
(设计意图:①养成小结习惯,使板块更清晰。②强化了人物给学生这个特定读者的深刻印象,让人物的丑恶嘴脸--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更加暴露无遗。)
3、变色中赏细节
师:各位注意了,蜥蜴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学生回答:军大衣)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学生读书)
(设计意图:紧扣蜥蜴特点,寻找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与之相似的外表特征,形象地感受人物借此道具而进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学生交流、补充)
(设计意图: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经典的作品,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者自我最得意之处,但绝对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却会令人永久难忘的种种细节。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学习小说的一个写作特点--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为下面探究人物为何变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个读、赛读、齐读;教师小结、板书:借什么变色)
(设计意图:小说教学应该扎根语言。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聪明的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的美,尝到小说的味。)
4、变色中析原因
师:蜥蜴变色是为了保护自己,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变色又是为什么?(学生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衔接上下板块,在深刻理解?军大衣?在小说中的多种作用后,借此巧妙过渡,期望再次引发课堂研究的高潮。)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社会。(再次引导学生读文本,挖掘文本信息)
(设计意图: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一个人物的形象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本篇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更是读者认识人物本质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是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途径。)
师:浏览全文,你还从哪些语句里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学生再读文本,寻找信息)从社会环境的描写中你揣摩出作者的意图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为什么变色)
(设计意图:优秀的小说,除了精彩而集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在人物的言语中还不经意地透露给读者关于这个社会的信息。综合这些信息,读者会对人物生存的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至此,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清晰可见。)
5、多变中看不变
师:奥楚蔑洛夫确实善变,可在他身上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多变的态度 不变的性格)你看得起他吗?有些成语似乎就专为这类人准备的',哪些成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关键词)
(教师补充说明:就是这样的一群沙皇走狗忠实维护着沙皇的统治,作者契诃夫深感苦闷,用笔来批判着这个黑暗、无聊、腐败的政府、社会)
师:你能运用这种?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吗?
(设计意图:?变?中见?不变?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法,这是一种思考问题、剖析现象的方法论。引导学生运用它来分析本单元小说中的人物,如孔乙己、范进、胡屠户等,即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一种思维的习惯。)
6、用?变?写?不变?
作业: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写你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这道作业,意在通过本文学习,教会学生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刻画自己心中的形象,从而创造出令自己、读者难以忘怀的典型人物。)
四、教学反思
日常教研中见得较多的小说教学是这样设计的:梳理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这似乎就是小说教学的所有,而且俨然成了一种恒定的基本模式。每每此刻,我就想,任何小说都可以教成这样,小说教学还有没有针对性?用一成不变的手段去教小说,学生究竟对小说还有多少热情?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一要引导学生爱上小说,小说应该是中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二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征是不同的。这是在提醒我们,小说的?可教点?是不同的。因此,教学不同的小说,必须寻找不同的?可教点?。《变色龙》中?变?字便是首选。?选点突破,?变?中说?不变是设计本课的主体思想,也是体现与其它小说不同之所在。
八年级下册《变色龙》说课稿
变色龙。
变色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体颜色,现在比喻在生活中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或者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变色龙就是因为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变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变色这种生理变化,一种说法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变色龙不是靠色素细胞变色,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扩展资料:
其他三字词:千里马、马后炮、擎天柱、夜猫子、地头蛇。
1、千里马,汉语词条,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青少年。也是一个汽车品牌。古代就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说话。
2、马后炮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贬义词,“当头炮,把马跳”是象棋的一种开局着法,马后炮指对方已经跳了马,己方才当头炮,比喻事后采取措施,无济于事,或者事情已经发生,才说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指人们主观认识和行动落后于客观实际的某些情况。
3、擎天柱,古代传说能支撑天的柱子。比喻能在困难局面下转危为安的重要人物。
4、夜猫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è māo zi,方言,指晚上不想睡觉的人、喜欢熬夜的人。也指猫头鹰的别称。
5、地头蛇,汉语词语,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现在也用来比喻本地有一定能力的人物。
百度百科-变色龙
一、说教材
《变色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皇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二、说学情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神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
三、说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认识沙皇警察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描写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掌握欣赏小说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情境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一种蜥蜴,皮肤的颜色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化,今天,同学们也尝试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相信会有特别的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这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致大增,为这堂课赢得了一个好的开端。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听课文朗读录音,扫除字词障碍。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角色,朗读全文,并进行展示。其他学生作为评委,从字音,流利,感情,语气等方面,评价朗读的优劣。通过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发展,品味小说的语言,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判决书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深入研读
1.谈发现,畅所欲言。
教师过渡:同样的一个案件,判决结果却一次次大相径庭,你有何感想?
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学习流程: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生1:从这份判决书中,我发现了奥楚蔑洛夫在处理这件案子时作出了六次判决。
生2:我觉得奥楚蔑洛夫审案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狗主人的身份。
生3:虽然警官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反,但他始终是讨好上级、欺压下级。
生4:这个警官就是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
教师小结,导出板书。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情节,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设计的问题较开放,可深可浅,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过渡: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来到十九世纪的俄国,来到事发现场,作为一名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1.各位记者选好采访对象,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准备现场采访。
2.记者现场采访。
学生采访:
记者1:请问赫留金,你对这次审判有何感想?赫留金:对于这次审判,我非常不满,这对我太不公平了?这位审判长太黑了。
记者2:请问审判长,你为何要反复改变审判结果?审判长:说心里话,我也想秉公执法,我也想做一名公正的审判长,但为了生存,我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我也得养家糊口啊。
3.如果学生没提出带全局性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接着采访。最后归纳出小说的主旨:《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现场采访,打破传统的固有的组织形式,使教学形成一种开放性体系,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讨论交流,巧妙地揭示小说主题,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
(五)小结作业
纷繁世态给了你了解社会、关照人生的思考与启迪,请构思一篇小小说,以你的独特视角去展现现代社会的横断面。要求立意自定,文题自拟。
七、说板书设计
变色龙
名贵 伶俐
下贱 野狗
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奥楚蔑洛夫根据狗主人的身份处理案件的变化过程,归纳出性格特点,为分析人物,理解主题提供了帮助。同时整个板书简洁、形象、美观,揭示了小说中人物、情节、性格的本质关系。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相信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自作者[水墨云烟]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3%80%8A%E5%8F%98%E8%89%B2%E9%BE%99%E3%80%8B%E8%AF%BE%E5%A0%82%E6%95%99%E5%AD%A6%E8%AE%BE%E8%AE%A1%E5%8F%8A%E5%8F%8D%E6%80%9D_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水墨云烟”!
希望本篇文章《《变色龙》课堂教学设计及反思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