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是: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
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
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626-649年年号“贞观”,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才能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治绩,被历代史家称颂为“贞观之治”。《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
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书、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
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出来的,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著作。
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翻译
原文: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贞观政要翻译
贞观二年帝都长安旱情严重并爆发蝗灾。唐太宗李世民前去视察农田,看到大批的蝗虫。他抓住了几只蝗虫骂道:“人们凭借五谷赖以为生,你们却把它们(五谷)给吞噬了,对百姓有害!百姓就算有过错也是因为我这个皇帝一个人的缘故。你这家伙(蝗虫)要是有灵性,就该把我的心吃掉让我死(来惩罚我),而不是去害百姓!”
说着,李世民准备把这几只蝗虫给吞了。左右的人惶惑的劝谏道:“陛下千万不能吃,恐怕会因此染上疾病!”李世民说:“朕现在把想的是,把这场干旱和蝗虫的灾害移到朕的身上来(解救百姓),怕什么疾病!”
于是,李世民就将这几只蝗虫给吞了。
从此,蝗灾平息……
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然徵犯颜切谏,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翻译: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翻译:人们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刚才错了,现在可以了吧?
本文来自作者[巧灵]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3%80%8A%E8%B4%9E%E8%A7%82%E6%94%BF%E8%A6%81%E3%80%8B%E5%8E%9F%E6%96%87%E5%8F%8A%E7%BF%BB%E8%AF%9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巧灵”!
希望本篇文章《《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是: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