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所承载的信息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想一想它从数万年前人类还仅仅能够制作打制工具的旧石器时代起就伴随我们至今这一点就足以使人惊讶,更不用说在所有的装饰和艺术品门类中,珠子覆盖了我们所能想到的任何可能的天然和人工材料,而且包含同样的制作难度的工艺信息,特别是在没有动力工具的古代。
从几万年前人类使用贝壳、骨管等自然材料制作珠子开始,到目前为止,珠子可能是使用材质最广泛的装饰品,它几乎用过你能想到的任何材料(如图)。
除了贝売(以及珊瑚、玳瑁等其他海洋生物)、动物骨头(也包括人骨,人的小腿骨和头盖骨都曾用来制作珠子)、兽牙(以及人类牙齿)、禽鸟卵(蛇鸟卵)、果实(包括有毒的果实)、种子、树木、砾石、化石、各种宝石矿石(包括玉、水晶、玛瑙、绿松石、青金石、煤精、矾石等半宝石)、有机宝石(珍珠、瑰珀、珊瑚、象牙、砗磲等)、贵重金属(黄金、白银等)、有色金属等天然材料,合金也曾用于制作珠子。而人类最成功的人工材料是熔化石英烧造玻璃,这项发明非常古老,我们在美术图谱和明信片上看到的4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和王后从脖子一直披到双肩的华丽珠串就是这种人工制品。
由于工具和技术的限制,早期的人类所能利用和加工的材料硬度一般不是很高,在新石器时代被广泛运用在日常工具和装饰品制作上的是骨、牙、蚌一类的有机材料,从现有的出土资料看,当时的骨质工具和骨质、蚌贝一类装饰品制作十分发达,距今6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质工具和装饰品已经具备精细的制作工艺和装饰审美,并且对骨质装饰品的偏爱在中原地区至少延续到战国或者西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装饰品材料是蚌贝,与骨头一样,这一类材料含有机物,它们的保存特别是墓葬环境中的保存十分困难,这是我们看到骨蚌一类装饰品遗存不够理想的原因,但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用蚌贝制作的珠子和小装饰件至少在西周仍然十分流行。早期的技术工具并没有限制我们的先民在骨头这样的材料上进行技术开发,除了打孔一类的基本技术,阴刻、雕刻甚至镶嵌技术都曾被运用在骨质装饰品的制作上,可以说先民们应用在骨头上的精细加工技术,在以后针对硬度更高的半宝石材料上都用到了,这些技术无疑给后来的半宝石加工技术开辟了多种可能性。
唐珠、唐八棱为琥珀色珠子,在唐朝时是达官贵人们把玩的物件。
唐球”、“唐八棱”形状并不相同,但是两者都是由玛瑙制成并以红棕色为主色,表面色泽温润柔和,颜色围绕这个基调,略有深浅差别。
关于二者的起源,现在普遍认可度较高的一种说法,认为二者应最早出现于古印度,唐代佛教盛行,各地交流日渐加多,进而随佛教流入中国,这种说法也可以很好的解释“唐”字在二者名字中的意义。
唐珠
唐八棱
扩展资料
前景
对于今人来说,古珠不仅饱含历史的厚重,也是追溯文化源起的实证。古珠从形制到色泽,从质地到包浆,都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其本身所载的文化内涵,是经典审美和历史传统的融合,历久弥新。众多明星一直对古珠情有所钟,他们的介入,推高了古珠行情。
来自娱乐圈的时尚旋风与收藏热情,带动了古珠的投资与收藏——尤其是与藏传佛教有关的古珠,价格连年攀升。比如天珠,它的市场价值一直居于古代珠饰中的高端,早在唐代文献中,天珠就是“一珠易一良马”的价值。
2011年,演员黄圣依佩戴稀世天珠项链出席威尼斯影展,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亮点,这串天珠,市场价值超过亿元,颗颗极品。
百度百科-唐八棱秘色净水瓶
百度百科-华夏珍藏网-跨越千年的玲珑唐球
本文来自作者[刑国娟]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3%80%90%E7%89%A7%E5%8F%A4%E8%AF%B4%E5%8F%A4%E7%8F%A0%E3%80%91%E7%AC%AC%E5%9B%9B%E7%AF%87-%E5%88%B6%E4%BD%9C%E7%8F%A0%E5%AD%90%E7%9A%84%E6%9D%90%E6%96%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刑国娟”!
希望本篇文章《【牧古说古珠】第四篇-制作珠子的材料》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珠子所承载的信息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只要想一想它从数万年前人类还仅仅能够制作打制工具的旧石器时代起就伴随我们至今这一点就足以使人惊讶,更不用说在所有的装饰和艺术品门类中,珠子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