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生物知识点整理可以帮助提高成绩,下面是一些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的知识点整理,仅供大家参考。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化境的物质交换。
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的转化。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被子植物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 ,植株的 生长、开花和结果。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种子和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在寿命期内);种子不在休眠期。保存种子、不让其萌发
需要控制环境条件是:降低温度、环境干燥、减少氧气。
3、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首先吸收水分膨胀,同时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连接根和茎;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4、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1)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2)分生区(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3)伸长区(生长最快的部位):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最后成为成熟区细胞的一部分。
(4)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6、芽的分类:顶芽和侧芽。芽的发育: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枝条由幼嫩茎、叶、和芽组成的,其上的芽还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7、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含磷的(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含钾的(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
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植物有丝分裂
一
仁膜消失现两体,
赤道板上排整齐,
一分为二向两极,
两消两现建新壁.
(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
膜仁消,两体现
点排中央赤道板
点裂体分去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建
三
膜仁消失显两体,
形数清晰赤道齐,
点裂数增均两极,
两消三现重开始。
四
有丝分裂分五段,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作准备,染体复制在其间,
膜仁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
均分牵引到两极,两消两现新壁建。
五
细胞周期分五段
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做准备
两消两现貌巨变
着丝点聚赤道面
纺牵染体分两组
两现两消新壁现
六
前:两失两现一散乱
中:着丝点一平面,数目形态清晰见
后:着丝点一分二,数目加倍两移开
末:两现两失一重建.
微量元素
一
新 铁 臂 阿 童 木 , 猛!
Zn Fe B () Cu Mo Mn
二
铁 猛 碰 新 木 桶
Fe Mn B Zn Mo Cu
三
铁 门 碰 醒 铜 母[驴]
Fe Mn B Zn Cu Mo
大量元素
洋 人 探 亲,丹 留 人 盖 美 家
O P C H N S P Ca Mg K
People=人
组成蛋白质的微量元素
佟铁鑫猛点头
铜铁锌锰碘
八种必须氨基酸
甲硫氨酸 缬氨酸 赖氨酸 异亮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一
甲携来一本亮色书.
二
假设来借一两本书
三
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四
协议两本,带情书来
缬异亮苯,蛋色苏赖
五
苏缬色,欲赖帐,家留把柄亮一亮
六
甲来借一本蓝色书
七
苯赖色亮,异苏甲缬
又笨,又赖,但颜色比较亮,容易酥裂,是双假鞋。
植物矿质元素中的微量元素
木 驴 碰 裂 新 铁 桶,猛!
Mo Cl B Ni Zn Fe Cu Mn
光合作用歌诀
光合作用两反应,光暗交替同进行,
光暗各分两步走,光为暗还供氢能,
色素吸光两用途,解水释氧暗供氢,
A D P 变 A T P,光变不稳化学能;
光完成行暗反应,后还原来先固定,
二氧化碳气孔入,C 5 结合C 3 生,
C 3 多步被还原,需酶需能还需氢,
还原产物有机物,能量贮存在其中,
C 5 离出再反应,循环往复永不停。
组织器官分化
内消呼肝胰,外表感神仙
减数分裂口诀
性原细胞作准备
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
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
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
再次质缢各西东
染色一复胞二裂
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
往后把题迎刃解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消化始口腔,
唾液肠胰葡萄糖;
蛋白消化从胃始,
胃胰肠液变氨基;
脂肪消化在小肠,
胆汁乳化先帮忙,
颗粒混进胰和肠,
化成甘油脂肪酸;
口腔食道不吸收,
胃吸酒水是少量,
小肠吸收六营养,
水无维生进大肠。
原核生物的种类
蓝色细线支毛衣
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12对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听八面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
色素层析(上到下)
胡也(叶),ab也。
伴X隐性遗传病
母患子必患,
子常父必常;
父常女必常,
女患父必患。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鸡血加水细胞裂,一次过滤取滤液,
促溶解用浓盐水,加水析出D N A,
再次过滤弃滤液,D 从粘稠物中得,
再溶再用浓盐水,三次过滤除蛋白,
滤液加入冷酒精,纯后二苯胺鉴别.
=========减数分裂口诀=========
性原细胞作准备
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
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
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
再次质缢各西东
染色一复胞二裂
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
往后把题迎刃解
遗传图谱的判断再加一句: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伴性看女病,父女都病是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伴性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
DNA结构特点口诀:
双链螺旋结构
极性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排列顺序无穷
2006高考综合科生物知识点归纳
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
2、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组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缺少B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1、 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功能
2、 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是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Mg组成叶绿素,Fe组成血红蛋白,碳酸钙组成骨和牙齿的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Ca。
3、 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组成元素及该化合物的功能。
4、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由双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结构特点是流动性。
2、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例子;生理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3、 细胞质基质: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 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核膜由双层膜构成;核仁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染色质的定义和组成成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细胞核的功能。
6、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主要类型有细菌、蓝藻、支原体、放线菌、衣原体等;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细胞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二、细胞增殖
1、 细胞周期定义: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占的时间长。
2、 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 分裂期:分四个阶段,要知道每一个阶段的细胞变化特点和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不同。
4、 无丝分裂:定义。蛙的红细胞。
三、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这三个的特点
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酶
1、 酶的发现:三位科学家的发现
2、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
二、ATP
1、 高能磷酸化合物: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在20.92kj/mol以上的磷酸化合物。
2、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 ATP的形成途径:对于动物和人来说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三、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 渗透作用的原理:有半透膜和膜的两侧有浓度差
2、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3、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大部分水分以蒸腾作用散失
4、 合理灌溉。
四、植物的矿质营养
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除C、H、O以外其他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的过程,抑制呼吸作用就能抑制矿质元素的吸收。
3、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随着水分运输,受蒸腾作用影响;利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4、 合理施肥
五、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发现:科学家的四个实验
2、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类和各自的颜色
3、 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和暗反应发生的场所②光反应和暗反应为对方提供了什么③光合作用的反应式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产物。
4、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六、人和动物体内糖、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1、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过程
2、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3、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七、细胞呼吸
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两者的不同点,反应的不同场所
2、 呼吸作用的意义
八、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1、 新陈代谢的概念:
2、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同化作用(1)自养型: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光合细菌;(2)异养型:人和动物、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的细菌。
异化作用:(1)需氧型:绝大多数动植物;(2)厌氧型:破伤风杆菌、寄生虫、乳酸菌等。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 植物的激素调节
1、 植物的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2、 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1)三位科学家的实验;(2)植物向光性的原理、生长素的双重性、顶端优势。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子果实的栽培
4、 其他植物激素
二、 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体液调节的概念:
2、 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3、 激素分泌的调节:课本P86的调节示意图
4、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1)协同作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2)拮抗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
5、 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呼吸,属于体液调节的一种。
6、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
7、 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8、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作用;言语区的S区与H区的功能。
9、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10、 激素调节与行为
11、 神经调节与行为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一、 生物的生殖
1、 无性生殖及其意义:(1)无性生殖的类型;(2)无性生殖的意义:新个体所含的遗传达物质与母体相同,因而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
2、 有性生殖及其意义:(1)双受精现象;(2)有性生殖的意义:有基因重组的过程,具备了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
3、 减数分裂的概念:
4、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
5、 受精作用
二、生物的个体发育
1、 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1)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胚的结构;(2)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有胚乳的种子和无胚乳的种子。(3)植株的营养器官
2、 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1)胚胎发育的卵裂、囊胚、原肠胚时期的特点;(2)羊水和羊膜;(3)变态发育:两栖类、昆虫类等。
遗传、变异和进化
一、 遗传的物质和基础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碱基的种类、DNA结构的特点、复制的过程及复制所需的条件以及相关的计算。
3、 基因的概念: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密码子的决定。
5、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2)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二、 基因的分离定律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选用豌豆的原因;(2)定义:相对性状
2、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的结果;(2)定义:父本、母本、正交、反交、隐性性状、显性性状、性状分离。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解释的内容;(2)显性基因、隐性基因;(3)纯合子、杂合子的定义;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的定义及结果
5、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等位基因的定义;(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6、 基因型和表现型:定义及两者间的关系
7、 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关的计算
三、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 对自由组合现实的解释:(1)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
2、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的结果
3、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关的计算
5、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四、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 性别决定(XY型):
2、 伴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等的遗传特点
五、 生物的变异
1、 基因突变:定义和特点,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四种结构变异
3、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单倍体的概念。
六、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 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类型;
2、 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 优生的概念
4、 优生的措施
七、 进化
1、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生物与环境
一、 生态因素:
1、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的影响(例子)
2、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3、 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
二、 种群和生物群落
1、 种群的特征:
2、 种群数量的变化:J型曲线和S型曲线
3、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4、 生物群落的概念
三、 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类型:
3、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 人与生物圈
1、 生物圈的概念
2、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3、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4、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5、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6、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7、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学习 八年级 上册生物知识点就要努力加拼搏,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有无脊柱可分为: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鱼 无脊椎动物
体形:梭形
体表:鳞片;分泌黏液
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
身体分布:头、躯干、尾
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
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 游泳 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离不开水的原因:
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
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⑵蚯蚓:
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
运动:1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
可带动刚毛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⑶兔子
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
食性:植物
消化:牙齿有门齿、臼齿
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
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
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水份、充足的食物、隐藏地.
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
⑴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
(2)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3):胸肌发达
(4)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5)角质喙,无牙,直肠短,直接排出粪便
(6)肺,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7)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8)小脑和神经系发达
(9)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各种动物的特征(还有些见最后)
(1)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2)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3)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4)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
(5)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
(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⑴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骨和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运动的产生过程:受刺激收缩,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关节的结构图:如上图
关节软骨作用:有弹性,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关节面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组成
脱臼:关节头由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⑷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部屈伸由两组肌肉群共同完成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⑸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有取食、繁殖、迁徒、防御等行为
1、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遗传基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 经验 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第三节 社会行为
⑴特点: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⑵信息传递:声音、动作、接触、气味
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这种现象就叫通讯.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⑴动物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
⑵动物促进物质循环
⑶动物能帮助传粉或传种子
第二节动物与人生活关系
⑴与人的关系
食用、观赏、药材、衣服等
⑵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好处.(要求掌握)要会举例会区分:
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 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大小 形状 颜色
细菌菌落 小
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白或黄
真菌菌落 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状
红,褐,绿,黑,黄
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
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第二节细菌
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
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⑷形状:呈球、杆、螺旋状
[5]细菌的结构:如下图(从外到内)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细菌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 、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内容 动物 植物 细菌
细胞壁 无 有 有
细胞膜 有 有 有
细胞质 有 有 有
细胞核 有 有 无,只有未形成细胞核
叶绿体 无 有 无
鞭毛 无 无 有
荚膜 无 无 有
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8]作用
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三节 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
一、酵母菌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二、霉菌(青霉、曲霉)
⑴形态:(多细胞)
⑵结构:青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
曲霉:直立菌丝、营养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如 :如下图
三、蘑菇
⑴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
⑵营养方式:异养(腐生)
⑶生殖:孢子生殖
⑷生活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食用菌的结构图: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⑵使植物人类生病
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⑶地衣
共生:细菌和真菌与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
与植物: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
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一、⑴食品制作
⑵保存食品
“巴斯德“消毒法
罐藏法
脱水法
腌制法
真空包装法
晒制烟熏法
渗透法
冷藏冷冻法
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
抗生素: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
⑷保护环境 甲烷细菌 沼气
二、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三、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一、根据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内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作为依据.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二、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在等级法进行分类的时候,分类的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物种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
林奈双名法的内容包括:1、属名 2、种加词
三、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鱼类、两栖类,哺乳动物也位于世界的前列.
2、基因的多样性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运用.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4、自然保护区----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 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5、我国面临濒危的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红珊瑚 鹦鹉螺;
鱼类:中华鲟 白鲟
陆生无脊椎动物:金斑缘凤蝶
爬行类:鳄晰 扬子颚
哺乳类:大熊猫 金丝猴 白鳍豚 藏羚羊 麋鹿 亚洲象 华南虎、白头叶猴等.
我国面临濒危的植物:人参 珙桐 水杉 银杉 桫椤 、、、等.
各种动物的特征:
(1)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触角),胸(足3对,翅2对),腹(气管)
(2)哺乳动物门: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3)鸟纲: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4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5)节肢动物门: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
(6)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7)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
(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9)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
(10)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
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相关 文章 :
1.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4. 初二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5. 2016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6. 八年级生物学习建议与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7. 八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8. 八年级上册生物练习题
9.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
10.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与初中生物学习方法
本文来自作者[拱高坡]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4%B8%83%E5%B9%B4%E7%BA%A7%E4%B8%8A%E5%86%8C%E7%94%9F%E7%89%A9%E7%9F%A5%E8%AF%86%E7%82%B9%E6%80%BB%E7%BB%93_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拱高坡”!
希望本篇文章《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生物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生物知识点整理可以帮助提高成绩,下面是一些七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的知识点整理,仅供大家参考。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液泡、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