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于耳,意思是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
成语解释
绝:断绝。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
成语出处
1、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
白话文:“各种乐器的声音不绝于耳,帐幕的私人俳优侏儒的笑声面前。”
2、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成语用法
示例
1、蔡东藩?《清史演义·自序》:“而孰知时事忽变,帝制复活,筹安请愿之声,不绝于耳,几为鄙人所不及料。”
白话文:“但谁知道当时的事情忽然变,皇帝复活,筹安请求的声音,不绝于耳,几乎是鄙人所没有考虑。”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开关车门声砰砰不绝于耳。”
近义词
抑扬顿挫
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
成语出处
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白话文:“而你建立诗,委婉的情感,潇洒的气质,抑扬顿挫的气,当然不能用优劣论的。”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补语;形容声音。?
示例
鲁迅《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详细解释
1.解释: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2.出自: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脍炙人口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本文来自作者[易梦]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4%B8%8D%E7%BB%9D%E4%BA%8E%E8%80%B3%E4%BB%80%E4%B9%88%E6%84%8F%E6%80%9D.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易梦”!
希望本篇文章《不绝于耳什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不绝于耳,意思是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成语解释绝:断绝。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成语出处1、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