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社交平台经常看到许多人发“鸡汤文”,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大家都不断地讲述着自己的心得,力求感化更多“喝鸡汤”的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的现实?
?个人经历首先讲一下我的个人经历,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当然这并不影响我的日常消费。然而,在抖音上,我看到了一个男生讲述自己从17岁到22岁的成长历程。最让人震惊的是他与我小学,初中都是同一所学校。
听着音乐缓缓播放,映入眼帘的是他一步步地成长,深深打动了我的内心深处。所以我下定决心,好好历练自己,为父母分忧。我开始在超市兼职,在网上写文章,在学校参加勤工俭学,跟着老师实习以及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
端端一年之间,我赚了两万多元,能够自己交学费,不再像家里要生活费。要不是那天看到的那份“鸡汤”,我一定还在乐此不疲地在床上玩着手机,买昂贵的衣服和化妆品。我并不是要求大家去打工,而是觉得有些鸡汤会让人成长起来,为你带来正能量,也让你更加顺利适应这个社会。
而如今,“鸡汤”盛行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
——为我们失意的生活带来希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面临许许多多难题,我们时常迷失自我,开始妄自菲薄,失去自己原本的光芒;我们内耗自己,在乎让人的看法,让自己活在一道道枷锁中。在我们失意的时候,“鸡汤”无疑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安慰了我们的内心。
当你与亲人产生误会时,“鸡汤”告诉你如何化解;当你与恋人冷战时,”鸡汤“教会你如何去爱;当你工作失意即将面临炒鱿鱼,”鸡汤“会给予你新的力量。有时,我们无法借助自己走出深渊,而”鸡汤“能够帮助我们改变现状。
在这个世界上,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聪明,可怕的是你处于中间的位置,达不到自己的野心,又不甘平庸。而”鸡汤“无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不再摆烂
——”鸡汤”通俗易懂你是否想要阅读各种经典文学,却发现自己总是没耐心从中探索。很显然,“鸡汤文学”为我们解决了这类问题。它们往往是由通俗的句子表达,不似文言文那般晦涩难懂,却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大道理。
毕竟真正能静下心研究史书,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早已心有大略。我们不愿去看那些深奥隐晦的文字,相反,喜爱“鸡汤”这样简单又不缺乏道理的作品。
——“鸡汤”能解决我们生活的问题我们不免发现,很多“鸡汤”文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甘之如饴看“鸡汤”,因为它总是迫切地为我们解决急需的问题。比如感情、拖延、迷茫等等。
尤其是感情,相信你在抖音、快手等等平台,一定刷到过许多鸡汤文学教你如何去谈恋爱,而这无疑是男女都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个基数十分庞大,“鸡汤文学”想不火都难。
——生活中的压力不论是处于学生时代的你,还是刚刚步入社会的你,又或是成家立业被生活所拖的你,我们都有着巨大的压力。处于花季的我们担心自己不能够取得好成绩顺利读一个大学;处于朝气蓬勃的你顶着压力投送一份份简历,想要获取一份好工作;处于成家立业的你担心还不上的房贷、车贷,想要让生活质量更上一层。
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我们又不知和谁说起,说多显得自己矫情,不说憋在心里难受。所以我们寄希望于网上的“鸡汤”,平复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我不否认“鸡汤”为我黑暗的时光点明了光亮,让我贫瘠的内心得到了温暖,给予我无限动力。但大家也要明白一个本质,那就是:让我们摆脱困境的并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你那颗追梦的心。
所以,不要让自己沉浸于鸡汤中,有着三分钟的热度,热衷于发朋友圈大肆宣扬,真正努力的人都是在默默无闻的付出。想赢就付诸行动,你的梦想不会太远!
心灵鸡汤为什么解决不了困扰的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信心灵鸡汤?
我觉得鸡汤文看多了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提高自己的情商。
可能鸡汤文看多了,会学会从全面的方位去看待问题,思考的比较深入,处理事情的能力也会提高。
有些人看多了鸡汤文,可能会对鸡汤文有所免疫,或者说是抵抗,因此他们不会深入的去看待问题,思考得也就比较浅显,情商自然不会有所提高。
心灵鸡汤有用吗,我怎么感觉有些故事很不现实甚至是编的……
因为那些心灵鸡汤只能够给你世界观的指导,并没有给你一些方法论的原理。所以你在听的时候可能感觉到斗志昂扬,但等你真正实践的时候又是难上加难。
心灵鸡汤就是用来忽悠人的,就算成功学都是用来骗人的一样,成功是怎么学的呢?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一样的呀,或者说成功根本没有办法复制。一本成功学的书背后可能是1000个失败的例子,而他们根本不可能把这些失败告诉你,他们只会告诉你成功之后,你会过得如何如何的好,从来不会告诉你失败之后你会过得如何如何的惨。
那些被心灵鸡汤荼毒久了的人,最后就会变得根本没有奋斗的动力,只会活在自己塑造的理想生活里面,拒绝接受这个世界的残忍,也就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成长。
这种某种意义上说来的逃脱,也是一种可怜的象征,因为他们没有办法从外部打破自己,所以想靠这些鸡汤从内部打破,但事实上不作茧自缚罢了,本来是一个慢性的炎症,非要把他拖成癌症。
下面的分析可以参考,这个东西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东西,要有所感悟就好了:
“心灵鸡汤”一词的意思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我最早看佛教的心灵鸡汤,是看祈竹仁波切的《心灵的甘露》一书。书中一些精炼的开示,寥寥数语,却把修行的道理讲得很明白,让我受益匪浅。一些脍炙人口的开示,至今仍影响着很多人。如:
——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却可治愈一切病苦。
——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到它的存在。
——人们逃避家庭、城市、社会及自己的问题而逃至深山中去寻觅心内的平静。既然是要寻觅“心内”的平静,又怎么可能在“心外”寻得呢?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并不在于你身处之地方。有人花费半生积蓄往外国的海滩度假,结果却败兴而返;有些人却可以在水灾灾区中划艇作乐,玩个不亦乐乎。
——有人远走他方以寻觅内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没有平和,纵然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寻得到它;假如你心中有了平和,你也就没什么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了。
——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
——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
......
“心灵鸡汤”一词来自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创作的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读物《心灵鸡汤》(Chicken Soup)。这套读物以其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文章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这些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压力下,无需动脑就可享受精神快餐。
而
佛教的“心灵鸡汤”,比社会的“心灵鸡汤”更直指人心,也更能解决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我特别佩服学诚大和尚,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常务副会长,他每天
有那么多的事务要处理,但是他一直坚持在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在微博上亲自回复网友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人以为学诚大和尚的微博是有人替他管理并代
为回答网友们的问题,其实不然,那些回复都是大和尚亲自作答的。我有看他微博的习惯,很多开示非常智慧,让我受益匪浅。这已经不仅仅是心灵鸡汤了,而是心灵的良药。所以我经常会建议大家,有时间不妨多看看学诚大和尚是如何回答网友们的各种提问的,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本文来自作者[巩钰岩]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4%B8%BA%E4%BB%80%E4%B9%88%E2%80%9C%E9%B8%A1%E6%B1%A4%E6%96%87%E2%80%9D%E8%B6%8A%E6%9D%A5%E8%B6%8A%E5%8F%97%E6%AC%A2%E8%BF%8E-.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巩钰岩”!
希望本篇文章《为什么“鸡汤文”越来越受欢迎-》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你是否在社交平台经常看到许多人发“鸡汤文”,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大家都不断地讲述着自己的心得,力求感化更多“喝鸡汤”的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今的现实??个人经历首先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