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际歌》中文歌词翻译得不全

瞿秋白“是最早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时间应该是在1922和1923年之间。

因此,瞿秋白是入乐的《国际歌》歌词的第一个译者。

但严格说,入乐不等于第一个翻译。可以再看看下面的文章

《国际歌》:到底谁是第一个汉译者?

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战歌”的《国际歌》,最早是由谁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呢?有说是瞿秋白,有说是萧三,有说是郑振铎与耿济之合译,但是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北塔考证,在这些名流大家之前,还有一位无名小辈———列悲,更早地发表了《国际歌》的全译本。那么,究竟谁才是《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译者呢?

2005年2月,中央编译出版社给我寄来了他们刚刚出版的《寻芳草集》,那是绿原先生最新的随笔集,里面收了《<国际歌>几种文本的比较》一文。那是老先生写于1999年、最初发表于2000年3月24日《解放军报》的文章,原来的题目有点耸人听闻,叫《<国际歌>译文改动真相》。文中说:“中国传唱的中文歌词是1923年从俄译文本转译的,译者不详。”绿原先生是现代中国历史尤其是文化史的过来人和见证者,他应该听说过几位译者的名字,但他说“不详”,应该是有隐曲的吧。这激发了我探讨的兴趣。

瞿秋白说

2005年11月11日的《中华读书报》登载了焦雨虹的文章《<多余的话>:“书生革命者”的困境》。文中说,“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的是瞿秋白。此文是书评,评的是陈铁健导读、选编的瞿秋白作品集《多余的话》。焦的这一论断应该是来自陈铁健。

陈铁健在后来出版的《瞿秋白传》中说,瞿秋白“是最早将它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这算是对“正式”的一简短的解释。周永祥著《瞿秋白年谱新编》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当时,《国际歌》已有三个中文译词,但是都不合乎唱的要求。他懂乐谱,会弹琴。一边翻译,一边弹唱,苦心斟酌,几经修改,始将《国际歌》歌词成功地译出来。‘英特纳雄耐尔’一词,则照国际惯例保留原音,与乐谱相配。”所谓“正式”指的是瞿译可直接“入乐”。

周永祥又说:瞿秋白是作为《晨报》记者在莫斯科工作期间着手翻译《国际歌》的。回国后,又根据俄、英、法等文本译出了新词,并在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在歌词前,瞿秋白写有小序,说:“此歌自1870年后已成一切社会党的党歌,如今俄国采之为‘国歌’,———将来且成世界共产社会之开幕乐呢。”瞿秋白希望“中国受压迫的劳动平民,也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同时发表的是他作词谱曲的《赤潮曲》,措辞和曲调明显是《国际歌》的模仿,大概他是要以身作则,使中国的《赤潮曲》和世界的《国际歌》“同声相应”。由此可知,瞿秋白翻译《国际歌》的时间应该是在1922和1923年之间。

瞿秋白是入乐的《国际歌》歌词的第一个译者,这早已是瞿秋白研究的一个定论。

萧三说

那么,绿原说的1923年从俄译文本转译《国际歌》中文歌词的译者是否就是瞿秋白呢?未必。还有另外一说。《中国翻译词典》说:“1923年夏,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的‘萧三’根据俄文的《国际歌》歌词转译成中文(陈乔年配歌),随后在中国广为传唱的,便是这一版本。”又说:“1939年,萧三在吕骥、冼星海的帮助下,又按照原文对译词进行了修改。其后,他又多次修改,沿唱至今。”这种说法完全符合绿原所说的三个条件,即:1923年,从俄译文本转译,在中国传唱。绿原说“不详”,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肯定这位译者到底是瞿秋白还是萧三。他是实事求是而且谨小慎微的。

2001年6月21日,《中华读书报》上祖振声在其文章《音乐出版与涉外著作权》中说:“瞿秋白翻译的1887年由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于1923年6月在《新青年季刊》上发表;同年,萧三又根据俄文的《国际歌》歌词转译成中文(陈乔年配歌)……”1923年夏,萧三才在苏联开始翻译,而瞿秋白的译文已经在中国发表了。孰早孰晚,还用说吗?

郑振铎、耿济之说

那么,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的到底是谁?

根据上述说法,在瞿秋白之前,“《国际歌》已有三个中文译词”。这三种译本分别出自谁的手笔?它们出现的早晚又顺序如何呢?

据《中国翻译词典》说,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国际歌》开始传入我国。最早的译文刊登在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主编的、于1920年10月、11月出版的《劳动者》周刊上(6段诗歌,分4次刊完),题目为《劳动歌》,译者署名“列悲”;几乎与此同时,1920年11月,留法勤工俭学会主办的《华工旬刊》刊出了题为《劳动国际歌》的译文,译者张逃狱。所以,那三个中文译词中的两个应该出自列悲和张逃狱之手,汉译《劳动歌》的发表时间要略早于汉译《劳动国际歌》。据陈福康考证,准确的日期是1920年10月10日至12月5日,分别是《劳动者》周刊第2、4、5、6期。列悲则是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

那么,另外一人是谁呢?

1997年7月16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郑尔康《<儿童世界>和郑振铎》一文,文章后面附录一份介绍乃父郑振铎的“小资料”,说,1920年,郑曾经和“耿济之一起最早翻译了《国际歌》歌词”。郑尔康之所以敢用“最早”一词,是因为他清楚,郑振铎和耿济之的翻译是在秋白之前。他在《石榴又红了———回忆我的父亲郑振铎》一书有比较详细的交代:“1920年七八月间,我父亲郑振铎还是北京铁路管理学校的学生。一天,他和好友———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学生耿济之偶然得到了一本俄文版的题名《赤色的诗歌》的诗集。父亲和耿济之把其中的25首诗都读了一遍,一首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心弦。于是,他俩商量着要把这些诗都翻译出来,并准备发表在他们编辑的《人道》月刊上。其中《第三国际党的颂歌》就是《国际歌》最早的中文译文。”郑尔康所引文字的出处是1921年9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专刊。上面发表了C.Z和C.T“同译”的《第三国际党的颂歌》。据陈福康考证,C.Z即“济之”二字的音译缩写,而C.T则是“振铎”二字的音译缩写。在C.T写的“附注”里说:“在去年七八月的时候……译了第一首《第三国际党的颂歌》。”

被淹没的无名小辈

郑、耿译文到底发表在哪儿?目前有三种说法。一、《人道》月刊,二、《民国日报觉悟》,三、《小说月报》。按照第一种说法,耿、郑的译文发表在1920年8月左右,早于1920年10月10日。但关键是,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它来源于1983年第2期《新文学史料》上刊载的郑振铎《最后一次讲话》记录稿,那里面说:“还出了一期《人道》(月刊),上面登过《国际歌》,瞿秋白译意,我写歌词。”瞿秋白当时是耿济之的同学,也与郑振铎过从甚密。郑振铎的晚年回忆显然有误。一是把耿济之的帽子戴到了瞿秋白的头上,二是把发表的刊物误记成了《人道》。1921年9月他自己写的“附注”说得很明白:“而预备登载他们的《人道》月刊也因经济的关系,不能出版……现在先把这篇《第三国际党的颂歌》,登在本报本号。”《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专刊上确实有耿、郑合译的《国际歌》,但据陈福康考证,这是第二次发表,而首发是在1921年5月27日的《民国日报觉悟》。

从发表时间的角度说,哪怕是比较早的1921年5月,也比1920年10月或11月要晚。陈福康在《我国最早的<国际歌>译词》一文中说:“郑振铎等人的这一译作,实是我国最早翻译、而且流传较广的《国际歌》译词”。又说“郑振铎等人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翻译《国际歌》的人。”后来在其专著《一代才华郑振铎传》中也说,郑振铎与耿济之在无意中最早完成了这首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的歌词的中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做了大胆的求证,列悲的译词是从该周刊(指《劳动者》)第二期开始发表的,应是在这年10月翻译的,而从上引郑振铎的说明中知道,他们是在七八月间即着手翻译的。”实际上这个证据也还是一个假设,而且是一个搀杂着先入为主的假设。列悲的译词发表于1920年10月,我们只能说他翻译的时间最晚是在当月,但怎么能武断地说肯定是在这个月份呢?难道不能是9月或8月甚或更早至1919年?

综上所述,对于谁是汉译《国际歌》第一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也许永远都找不到,因为列悲是个小人物,我们几乎不可能从他寥寥无几的传记材料中弄明白他翻译《国际歌》的确切时间。需要强调的是,他那么早就译了,而且译全了。至少从发表先后的角度来说,他的译文比郑振铎、耿济之、瞿秋白、萧三等名流大家的更早,名列第一。但愿无名小辈的这一荣耀不会再因为他的无名而被大人物的大名所淹没。(据《中华读书报》)

中国第一个翻译外国著作的人是谁

因为 芳草萃这种美容品。是从大自然中的各种芳香植物的不同部位中提炼出有不同气味和颜色的精油。 普通的按摩和沐浴 ,一般不会引起副作用。 能量丹? 如果是内服的保健品。 存在发霉情况就不能在用。如是精油之类,主要通过吸嗅影响脑的边缘系统和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可能造成肚子痛 头疼 皮肤过敏这些情况。 建议取一些去正品医疗机构做一个化验。

秋白“是最早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时间应该是在1922和1923年之间. 因此,瞿秋白是入乐的《国际歌》歌词的第一个译者.但严格说,入乐不等于第一个翻译.可以再看看下面的文章《国际歌》:到底谁是第一个汉译者?  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战歌”的《国际歌》,最早是由谁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呢?有说是瞿秋白,有说是萧三,有说是郑振铎与耿济之合译,但是供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北塔考证,在这些名流大家之前,还有一位无名小辈———列悲,更早地发表了《国际歌》的全译本.那么,究竟谁才是《国际歌》的第一个汉译者呢? 2005年2月,中央编译出版社给我寄来了他们刚刚出版的《寻芳草集》,那是绿原先生最新的随笔集,里面收了《<国际歌>几种文本的比较》一文.那是老先生写于1999年、最初发表于2000年3月24日《解放军报》的文章,原来的题目有点耸人听闻,叫《<国际歌>译文改动真相》.文中说:“中国传唱的中文歌词是1923年从俄译文本转译的,译者不详.”绿原先生是现代中国历史尤其是文化史的过来人和见证者,他应该听说过几位译者的名字,但他说“不详”,应该是有隐曲的吧.这激发了我探讨的兴趣.  瞿秋白说  2005年11月11日的《中华读书报》登载了焦雨虹的文章《<多余的话>:“书生革命者”的困境》.文中说,“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的是瞿秋白.此文是书评,评的是陈铁健导读、选编的瞿秋白作品集《多余的话》.焦的这一论断应该是来自陈铁健.  陈铁健在后来出版的《瞿秋白传》中说,瞿秋白“是最早将它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这算是对“正式”的一简短的解释.周永祥著《瞿秋白年谱新编》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当时,《国际歌》已有三个中文译词,但是都不合乎唱的要求.他懂乐谱,会弹琴.一边翻译,一边弹唱,苦心斟酌,几经修改,始将《国际歌》歌词成功地译出来.‘英特纳雄耐尔’一词,则照国际惯例保留原音,与乐谱相配.”所谓“正式”指的是瞿译可直接“入乐”.  周永祥又说:瞿秋白是作为《晨报》记者在莫斯科工作期间着手翻译《国际歌》的.回国后,又根据俄、英、法等文本译出了新词,并在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在歌词前,瞿秋白写有小序,说:“此歌自1870年后已成一切社会党的党歌,如今俄国采之为‘国歌’,———将来且成世界共产社会之开幕乐呢.”瞿秋白希望“中国受压迫的劳动平民,也能和世界的无产阶级得以‘同声相应.’”同时发表的是他作词谱曲的《赤潮曲》,措辞和曲调明显是《国际歌》的模仿,大概他是要以身作则,使中国的《赤潮曲》和世界的《国际歌》“同声相应”.由此可知,瞿秋白翻译《国际歌》的时间应该是在1922和1923年之间.  瞿秋白是入乐的《国际歌》歌词的第一个译者,这早已是瞿秋白研究的一个定论.  萧三说  那么,绿原说的1923年从俄译文本转译《国际歌》中文歌词的译者是否就是瞿秋白呢?未必.还有另外一说.《中国翻译词典》说:“1923年夏,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的‘萧三’根据俄文的《国际歌》歌词转译成中文(陈乔年配歌),随后在中国广为传唱的,便是这一版本.”又说:“1939年,萧三在吕骥、冼星海的帮助下,又按照原文对译词进行了修改.其后,他又多次修改,沿唱至今.”这种说法完全符合绿原所说的三个条件,即:1923年,从俄译文本转译,在中国传唱.绿原说“不详”,可能就是因为他无法肯定这位译者到底是瞿秋白还是萧三.他是实事求是而且谨小慎微的.  2001年6月21日,《中华读书报》上祖振声在其文章《音乐出版与涉外著作权》中说:“瞿秋白翻译的1887年由鲍狄埃作词、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于1923年6月在《新青年季刊》上发表;同年,萧三又根据俄文的《国际歌》歌词转译成中文(陈乔年配歌)……”1923年夏,萧三才在苏联开始翻译,而瞿秋白的译文已经在中国发表了.孰早孰晚,还用说吗?  郑振铎、耿济之说  那么,第一个翻译《国际歌》歌词的到底是谁?  根据上述说法,在瞿秋白之前,“《国际歌》已有三个中文译词”.这三种译本分别出自谁的手笔?它们出现的早晚又顺序如何呢?  据《中国翻译词典》说,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国际歌》开始传入我国.最早的译文刊登在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主编的、于1920年10月、11月出版的《劳动者》周刊上(6段诗歌,分4次刊完),题目为《劳动歌》,译者署名“列悲”;几乎与此同时,1920年11月,留法勤工俭学会主办的《华工旬刊》刊出了题为《劳动国际歌》的译文,译者张逃狱.所以,那三个中文译词中的两个应该出自列悲和张逃狱之手,汉译《劳动歌》的发表时间要略早于汉译《劳动国际歌》.据陈福康考证,准确的日期是1920年10月10日至12月5日,分别是《劳动者》周刊第2、4、5、6期.列悲则是当时北京大学的学生.  那么,另外一人是谁呢?  1997年7月16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郑尔康《<儿童世界>和郑振铎》一文,文章后面附录一份介绍乃父郑振铎的“小资料”,说,1920年,郑曾经和“耿济之一起最早翻译了《国际歌》歌词”.郑尔康之所以敢用“最早”一词,是因为他清楚,郑振铎和耿济之的翻译是在秋白之前.他在《石榴又红了———回忆我的父亲郑振铎》一书有比较详细的交代:“1920年七八月间,我父亲郑振铎还是北京铁路管理学校的学生.一天,他和好友———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学生耿济之偶然得到了一本俄文版的题名《赤色的诗歌》的诗集.父亲和耿济之把其中的25首诗都读了一遍,一首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心弦.于是,他俩商量着要把这些诗都翻译出来,并准备发表在他们编辑的《人道》月刊上.其中《第三国际党的颂歌》就是《国际歌》最早的中文译文.”郑尔康所引文字的出处是1921年9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专刊.上面发表了C.Z和C.T“同译”的《第三国际党的颂歌》.据陈福康考证,C.Z即“济之”二字的音译缩写,而C.T则是“振铎”二字的音译缩写.在C.T写的“附注”里说:“在去年七八月的时候……译了第一首《第三国际党的颂歌》.”  被淹没的无名小辈  郑、耿译文到底发表在哪儿?目前有三种说法.一、《人道》月刊,二、《民国日报觉悟》,三、《小说月报》.按照第一种说法,耿、郑的译文发表在1920年8月左右,早于1920年10月10日.但关键是,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它来源于1983年第2期《新文学史料》上刊载的郑振铎《最后一次讲话》记录稿,那里面说:“还出了一期《人道》(月刊),上面登过《国际歌》,瞿秋白译意,我写歌词.”瞿秋白当时是耿济之的同学,也与郑振铎过从甚密.郑振铎的晚年回忆显然有误.一是把耿济之的帽子戴到了瞿秋白的头上,二是把发表的刊物误记成了《人道》.1921年9月他自己写的“附注”说得很明白:“而预备登载他们的《人道》月刊也因经济的关系,不能出版……现在先把这篇《第三国际党的颂歌》,登在本报本号.”《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专刊上确实有耿、郑合译的《国际歌》,但据陈福康考证,这是第二次发表,而首发是在1921年5月27日的《民国日报觉悟》.  从发表时间的角度说,哪怕是比较早的1921年5月,也比1920年10月或11月要晚.陈福康在《我国最早的<国际歌>译词》一文中说:“郑振铎等人的这一译作,实是我国最早翻译、而且流传较广的《国际歌》译词”.又说“郑振铎等人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翻译《国际歌》的人.”后来在其专著《一代才华郑振铎传》中也说,郑振铎与耿济之在无意中最早完成了这首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的歌词的中译!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做了大胆的求证,列悲的译词是从该周刊(指《劳动者》)第二期开始发表的,应是在这年10月翻译的,而从上引郑振铎的说明中知道,他们是在七八月间即着手翻译的.”实际上这个证据也还是一个假设,而且是一个搀杂着先入为主的假设.列悲的译词发表于1920年10月,我们只能说他翻译的时间最晚是在当月,但怎么能武断地说肯定是在这个月份呢?难道不能是9月或8月甚或更早至1919年?  综上所述,对于谁是汉译《国际歌》第一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也许永远都找不到,因为列悲是个小人物,我们几乎不可能从他寥寥无几的传记材料中弄明白他翻译《国际歌》的确切时间.需要强调的是,他那么早就译了,而且译全了.至少从发表先后的角度来说,他的译文比郑振铎、耿济之、瞿秋白、萧三等名流大家的更早,名列第一.但愿无名小辈的这一荣耀不会再因为他的无名而被大人物的大名所淹没.(据《中华读书报》)

本文来自作者[果艾]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4%B8%BA%E4%BB%80%E4%B9%88%E3%80%8A%E5%9B%BD%E9%99%85%E6%AD%8C%E3%80%8B%E4%B8%AD%E6%96%87%E6%AD%8C%E8%AF%8D%E7%BF%BB%E8%AF%91%E5%BE%97%E4%B8%8D%E5%85%A8.html

(19)

文章推荐

  • 大牌口红平价替代色推荐 省钱能手任君选择

    作为一名住在贫民窟的猪猪女孩我理解喜欢化妆的女生大多对口红有着莫名的执念,各种种草入了一堆,虽然也知道用不完,但是就是摆在那里看着就心情好。细心的我发现了很多大牌口红的平价代替版,今天就分享给各位美少女,一起不吃土也能美上天。1、悦诗风吟精油光感唇釉05阿玛尼405的绝美替代,如果商家能多出些这种

    2025年09月12日
    25
  • 男生脚上涂美甲可以吗

     男生脚上涂美甲可以吗?有人认为涂美甲是女生的专利,男生涂美甲很娘,是变态。但我想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生也是可以涂美甲的。下面跟我一起去了解一下男生脚上涂美甲的相关内容吧!男生涂美甲的注意事项 1.没有彻底清洁甲面 涂抹甲油之前,你一定要彻底清洁指尖与指甲面,这样可以

    2025年09月13日
    16
  • 娇韵诗瘦脸面膜怎么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丝肽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丝肽对皮肤的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烟台丝肽好用吗2、肉豆蔻提取物、辅酶Q10、丝肽用在护肤品中分别有什么功用?3、蚕丝粉的美容功效4、纳米丝肽是什么?5、丝肽和烟酰胺哪个好烟台丝肽好用吗好用。1、烟台丝肽有

    2025年09月14日
    13
  • 大学生安全用电常识

     现代的大学生宿舍,许多同学都在使用诸如电脑、电热毯、电饭锅等电器,由于用电量过大,电线超负荷运载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常常让人意识不到的却是安全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到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为了保证安全用电,防止乱拉电线,有关管理部门一般都有如下规定: 1.用电要申

    2025年09月19日
    20
  • 快乐星球这是什么梗

    什么是快乐星球是《快乐星球5》的梗。这个梗是出自《快乐星球5》,当时在《快乐星球》第五部的第五集中,由马嘉祺饰演的男主小帅演唱过的一段RAP,而马嘉祺现已经是时代少年团的成员之一,而这视频也是被网友们扒出来的,因为听着特别的上头洗脑,所以导致这个梗开始爆火。可以理解为是一段黑历史。马嘉祺在唱这首歌的

    2025年09月19日
    15
  • 卧室有效的驱蚊方法

    卧室有效的驱蚊方法1、晚上睡觉前,可以先关闭室内灯光、打开门窗,等到蚊子飞到室外之后,再紧闭门窗,主要是利用蚊子趋光性的特点;2、卧室中安装橘红色的灯泡,或者是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也可以驱逐蚊子;3、如果卧室中有卫生间的话,可以多注意下水道等潮湿的地方的卫生,防止蚊子的繁殖;4、可以在灯

    2025年09月22日
    21
  • 桂花树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的区别

    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的区别如下:1.看叶片的形状:丹桂的叶片相对来说要更细长一些,且在叶子的边缘有明显的细密锯齿或全缘,尾子尾巴也比较尖。而金桂叶片则稍微显得更加宽大一些,它只有在叶片上部有锯齿而下部则是全缘的。另外银桂的叶子普遍都是长椭圆形的,叶子的边缘是没有锯齿或者是呈浅波浪起伏。所以从叶子

    2025年10月10日
    10
  • 蚂蚁钻牛角的启示

    昨天下午,我读了一篇小短文——《两只蚂蚁》。这篇短文使我大受启发。这篇短文写了两只蚂蚁去完成一项任务,路途中有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它们的去路。一只蚂蚁毫不犹豫地向上爬。一次、两次、三次……它累得气喘吁吁。最后它终于爬了过去。而另一只蚂蚁试了一次、两次没有爬上去,于是它便绕道而行,同样也完成了任务。有人说

    2025年10月10日
    8
  • 5月13日蚂蚁庄园答案是什么-

    渐冻症、声音。1.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人体的神经系统中负责运动功能的神经元,叫做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受损而出现的疾病,就称为运动神经元病,病因迄今不明,一旦诊断会逐渐进展,无法根治,也没有理想的药物能够有效的阻止病情的发展。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主要累及

    2025年10月13日
    8
  • 大学毕业生个人规划和目标(三篇)

    大学生个人总结与规划篇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郑州大学已经三年了,回顾过去,刚来到郑州大学报到的那一天还历历在目,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大三上学期又告一段落,,大三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为了更好的工作学习,现将上学期自己的各方面表现总结如下。一、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学习上我始终严格

    2025年10月14日
    4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果艾
    果艾 2025年09月11日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果艾”!

  • 果艾
    果艾 2025年09月11日

    希望本篇文章《为什么《国际歌》中文歌词翻译得不全》能对你有所帮助!

  • 果艾
    果艾 2025年09月11日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果艾
    果艾 2025年09月11日

    本文概览:瞿秋白“是最早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时间应该是在1922和1923年之间。 因此,瞿秋白是入乐的《国际歌》歌词的第一个译者。但严格说,入乐不等于第一个翻译。可以再看...

    联系我们

    邮件:木木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