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旅游产品的质量、价格等比较敏感。
2、旅游的季节性强。表现在:第一,几乎都选择在旅游地最好的季节;第二,在职人员几乎都利用带薪假期。
3、在旅游地停留的时间一般较长。
4、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5、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动机是能够引起个体去从事某项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愿望。旅游动机是人们产生了旅游的需求之后,想对这种需求进行满足的愿望。
扩展资料:
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影响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要有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两方面,此外,还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如旅游者身体状况、家庭结构状况、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社会状况、旅游业的发达程度、政府和社会团体的重视和鼓励、旅游产品的价格等。
常见的旅游者类型及其特点:
旅游者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有:观光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文化型旅游者、度假保健型旅游者、公务型旅游者、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生态探险型旅游、宗教朝觐型旅游者、购物型旅游者。
旅游动机的产生条件
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内容如下: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
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旅游,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而且身体状况允许等。如果一个人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具备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者。
因此,有必要对实现旅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进行探讨。而这一主观条件,就是旅游动机。
它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性。旅游动机的对象性。旅游动机总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旅游目标,即人们期望通过旅游行为所获得的结果。
比如,长期工作的紧张感就会使人产生去室外活动轻松一下或外出旅游的动机,寒冷的冬季会使人产生去温暖的南方旅游的动机,而炎热的酷暑又会使人产生去避暑胜地旅游的动机等。
旅游动机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指向。旅游动机一旦实现,总能给人们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
旅游动机的选择性。人们已经形成的旅游动机,决定着他们的行动以及对旅游内容的选择。由于旅游者在国籍、民族、职业、文化水平、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他们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很大的选择性。比如,在黄金旅游周期间,有的旅游者选择江南古镇水乡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巴黎假日七日浪漫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在旅游方式上,有的旅游者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
有的旅游者选择自驾车旅游等。此外,已经实现旅游动机的经验使得人们能够对旅游行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哪些旅游行为要先行实现,哪些旅游行为可以留待将来实现;哪些旅游行为较容易实现,哪些旅游行为一时难以实现等。
旅游动机的相关性。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旅游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旅游动机体系。
旅游动机体系中的各个动机具有不同的强度,在强度上占有优势的旅游动机往往主导着旅游行为的主要目标,其他旅游动机则为辅助动机。比如,旅游者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又想顺便探望一下老朋友;在外出经商考察的同时,又想观光一下当地的人文景观等。
旅游动机是指激励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原因。
旅游者为什么要外出旅游,其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是人们对旅游的愿望,没有愿望即使客观条件再充分也不能产生旅游的动机。影响人们旅游愿望产生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感
有的人觉得去其他地方“人生路不熟”,诸事都不方便,担心遇到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人身财产得不到保障,因此不愿意去旅游。如东南亚发生海啸,使不少游客裹足不前。如果能打消人们的各种顾虑,使他们产生安全感,有不少人还是愿意去旅游。
2.个性因素
性格太内向胆怯、追求安逸舒适或者过于谨慎保守的人不容易产生旅游的愿望,个性开朗、喜欢新鲜事物的人比较喜欢去旅游。
3.身体原因
年老体弱的人往往不愿意外出旅游,而年轻、身体健康的人更容易产生旅游动机。
(二)客观条件
1.人们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从国际旅游方面来看,很多发达国家的工人每周平均工作时间缩短,假期增加,如欧美和西欧的许多工人在1960年每周平均工作70小时,而现在每周工作时间缩减到40甚至35小时;人们每年的连续假期由一个月增至一个半月到两个月;不少国家还实行带薪假期制;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企业、公司还实行奖励性的旅游,给工作成绩优良的员工提供免费旅游;一些退休的工人、职员也有大量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从国内旅游来看,学校的部分教职员工和学生每年可利用寒、暑假旅游;我国也全面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有些工厂利用节假日组织职工集体外出旅行。以上种种情况都为人们外出旅行创造了时间的条件。
2.有足够的可供支配的金钱
发达国家实行高薪制,不少人收入较高,除了支付日常生活必需费用之外,还有部分积蓄作为旅游之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少工业国的妇女就业机会增加了,就业妇女占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人数的一半以上。双职工的家庭越来越多,使家庭的收入增加了,有了可供自由支配的资金。还有一些国家实行退休金制度,不少退休的职员、工人都积蓄了相当的存款,这为他们晚年能到世界各国观光旅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据有关旅游部门分析,新婚的美国人是旅游的主力军,他们占旅游人数的61%,单身仅占21%。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乡镇企业得到大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一部分富裕了的农民也有可供旅游的资金;一部分工资收入较高的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等在退休后,也有可供旅游的旅费;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宽裕,他们也容易从家庭取得外出旅游的款项;一些青年人工作多年,没有什么负担,也有外出旅游的经济能力。
3.有可供旅游者使用的交通工具和现代化的旅游设施
对许多人来说,乘坐飞机已像乘坐汽车那样方便和习惯,而且乘坐飞机还可以节省时间。各国兴建了大量现代化的宾馆、酒店供旅游者使用,由于应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得世界各地旅游、预订飞机票、预订房间等的计划性大大加强,从而使旅游者出行更加方便。由于各国政府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制定了各种相应政策,如为旅游者提供出入境签证、购物免税等种种方便,不少国家的和平稳定也为人们能平安地进行世界各地的旅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国旅游业近年有很大的发展,可供国内外旅游者食宿的大小宾馆、旅店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不少省市还建立了旅游汽车公司,开辟了不少旅游专线班车。各地还重新修整、美化了各个可供游览的风景点、名胜古迹,使游客进行国内、省内、市郊的旅游更加方便、舒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三)有鼓励旅游的社会风气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由于交通、电信现代化,使人们对世界范围的事情接触更多。人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介,了解到很多国家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产生了想亲眼看一看的迫切愿望。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假日里不外出旅游、待在家中是一种损失,旅游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人将有钱不去旅游看作是“损失”,认为旅游是获得人生经验和乐趣的重要手段。根据日本旅游专家的调查,现代日本人业余时间和假日所参加的各种活动中,旅游居首要地位。另外,由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厉害,不少人认为“存钱还不如外出旅游一趟”。我国人民也从忙忙碌碌的工作和家务中走向重视精神生活的充实。过去多数人由于经济能力及时间等条件不具备,未能如愿,现在,我国政治安定,经济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在节假日里人们踊跃参加各种旅游活动。尤其是青年人、学生、富裕后的农民,越来越强烈地渴望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壮丽的万里长城,登上泰山、黄山、庐山……
本文来自作者[映萱]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4%B8%BA%E4%BB%80%E4%B9%88%E6%97%85%E6%B8%B8%E8%80%85%E5%85%B7%E6%9C%89%E6%98%8E%E6%98%BE%E7%9A%84%E6%97%85%E6%B8%B8%E5%8A%A8%E6%9C%BA%E5%91%A2%EF%BC%9F.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映萱”!
希望本篇文章《为什么旅游者具有明显的旅游动机呢?》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对旅游产品的质量、价格等比较敏感。2、旅游的季节性强。表现在:第一,几乎都选择在旅游地最好的季节;第二,在职人员几乎都利用带薪假期。3、在旅游地停留的时间一般较长。4、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