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类是陆地上最繁盛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几乎遍布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陆上,占陆生动物生物量的15%-25%。如此广的分布,如此多的数量注定了蚂蚁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有上百个物种会吃蚂蚁,不过,说到蚂蚁最大的天敌,无疑就是穿山甲和食蚁兽了,它们的食谱几乎都被蚁类给占据了。
当然,无论是穿山甲还是食蚁兽的食谱中都有相当一部分的白蚁,而白蚁不是蚂蚁,虽然它们在口语中经常也被放入蚁类中,但其实它与“四害”之一蟑螂是近亲,同属蜚蠊目,在整个的蜚蠊目下,蟑螂的种类占60%,剩下的就是白蚁了。
不过,在穿山甲和食蚁兽的眼里,白蚁和蚂蚁都一样,都是美味可口的食物。从食性上说,蚁类的提供是比较简单的,毕竟它们繁殖速度快,种类也繁多,所以理论上动物园养穿山甲和食蚁兽都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在动物园中,我们能看到食蚁兽,却很少看到穿山甲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谁是灭蚁“王者”?
不同的动物对食物的选择不同,这是漫长演化的结果,而且为了获取主要的食物,动物也在不断的进化,以求更加方便快捷的进食,穿山甲和食蚁兽就是如此,它们虽然从外观上看差异很大,比如穿山甲全身被鳞片覆盖,而食蚁兽全身有长长的毛发,食蚁兽有一条被蓬松且长的毛发覆盖的尾巴,而穿山甲的尾巴就显得有些细长了。
不过,作为两种食性基本一致的动物,它们在取食蚁类这方面却进化出了非常接近的特征。首先,蚁类的大本营在地下,想要更多的获取蚂蚁,它们需要挖开蚂蚁的巢穴,所以它俩都进化出了适合挖掘的前足,它们的前足上都有尖锐的钩爪,非常的适合挖掘(食蚁兽第五趾没有钩爪)。
其次,蚁巢虽然四通八达,但是其通道是比较狭小的,毕竟蚂蚁的体型本身就不大,最大的蚂蚁公牛蚁的工蚁也只有3.7厘米的体长,所以为了从狭小的通道里取食到蚂蚁,它们的嘴巴都比较的细长,尤其是食蚁兽,它的嘴巴就像一根大锥子一样。
最后就是舌头了,穿山甲和食蚁兽都有一条细长且湿滑的舌头,比如大食蚁兽的舌头长度可达60厘米,能够以150次每分钟的频率伸缩,这样湿滑的粘液会粘到许多蚁巢中的蚂蚁,而穿山甲的舌头接近体长的一半,一只体长1米的穿山甲舌头就有40厘米。
而且它们的舌头非常的细,只有5毫米左右,如此细长的舌头能够轻松的深入蚁巢的通道中,将蚂蚁高效的舔食,最关键的是它们的舌头都不与骨头相连,能直接伸入到胃中,也就是说从蚁巢到胃,只需要一条舌头。
正是有了这套“设备”,在其他动物看来难以获取的蚂蚁,在这两种动物眼中,如探囊取物,虽然蚂蚁的体型小,但是架不住它们高效的捕食方式,所以靠进食量,它们吃蚂蚁也能吃到饱饱的。
由于穿山甲和食蚁兽进食蚂蚁的结构高度相似,所以它们的捕食效率是差不多的,既然捕食效率差不多,就要看单天的捕食量了。动物的进食量与体型正相关,体型越大,进食量就越大。但是,现存的穿山甲有8种,它们体型不一,而现存的食蚁兽也有两科四种,体型相差也比较大。
为了公平起见,我们不妨将两种动物中最大的种类拿出来对比一下吧,在现存的穿山甲中,最大的种类是巨地穿山甲,它有着长达1.8米的体长以及33公斤的体重,它们一天能够吃掉3-4公斤的蚁类(包含白蚁)。
而最大的食蚁兽是大食蚁兽,它的体长平均在1.9米左右,体重平均35公斤左右,比巨地穿山甲略大一些,虽然大食蚁兽体型更大,但是它的食量却比较小,一只2米体长的食蚁兽一天进食的蚁类重量不足1公斤,这与食蚁兽的正常体温远比其他哺乳动物要低有很大的关系,它们的体温正常是33℃左右,较低的体温使得它们的新陈代谢速率慢,而且也大大减少了对能量的需求。
不过,这两种以蚁类为食的动物似乎都懂得可持续发展,因为它们最多只吃掉一个蚁巢中一半左右的蚁类,之后就换其他的蚁巢。因此,从进食效率看,二者不相上下,从进食量上看,穿山甲要略胜一筹,当然二者在控制野生蚁类种群数量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白蚁的抑制作用,让野外许多的树木免受白蚁的侵蚀。
为何动物园里穿山甲不如食蚁兽常见?
动物园是盈利性的,越难以见到的动物越能带动游客,所以,即便是已经是保护动物的食蚁兽在一些动物园中也能看到,但同样是珍稀动物,穿山甲却很少见,究其原因无非就有以下三点:
第一:习性差异。不同的食蚁兽习性差异虽然很大,但是它们要么栖息在树上,要么栖息在密林之中,要么栖息在树洞总,都是在地面上的,但是穿山甲就不一样了,它们属于穴居动物,它们擅长挖洞的本领不仅仅是用来进食上,还会用在逃生上。
因此,动物园养食蚁兽很简单,根据不同种类的习性准备场地即可,但养穿山甲就困难一些了,有可能一夜之间它就挖洞遁走了。
第二:食性差异。在野生环境下,穿山甲和食蚁兽都是以活体蚁类为食的,但是在圈养的环境下,食蚁兽是可以吃饲料的,只是这些饲料通常偏肉食性,主要原材料是各种昆虫打成的粉末,还会添加玉米、小麦等,这使得饲养食蚁兽其实不需要为食物发愁。
但是穿山甲就不同了,即使在人工饲养下,它也只吃蚂蚁和白蚁,去采集蚁巢是不太现实的,而在小空间内即使引入蚂蚁和白蚁,很快也会被吃光。
第三:特殊性。虽然食蚁兽也是保护动物,但是它们的数量相对要多一些,而且在人工饲养下,它们的繁殖力还不错,幼崽的成功率也比较高。但穿山甲不同,在人工饲养下幼崽成活率非常的低,而且现存的8种穿山甲4种是极危和濒危物种,虽然有4种是易危物种,但是如果人工繁育的话,就要捕捉许多野生个体,这可能会使得它们从易危变成濒危。
写在最后
在自然界中,穿山甲和食蚁兽都是“灭蚁”高手,尤其是对野生白蚁这种繁殖能力和破坏力超强的动物有着很好的抑制作用。至于动物园里很难看到穿山甲主要原因是它太难人工饲养了,到目前为止,人工繁育还没有取得成功,所以如今的穿山甲制品(主要是鳞片)均来自于野生穿山甲,而这也是它岌岌可危的原因。
动物园里的动物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动物种类:
1. 老虎
2. 狼
3. 鼠
4. 鹿
5. 貂
6. 猴
7. 树懒
8. 斑马
9. 狗
10. 狐
11. 豹子
12. 麝牛
13. 狮子
14. 疣猪
15. 考拉
16. 犀牛
17. 猞猁
18. 穿山甲
19. 长颈鹿
20. 熊猫
21. 食蚁兽
22. 猩猩
23. 海牛
24. 灵猫
25. 海豚
26. 海象
27. 鸭嘴兽
28. 刺猬
29. 北极狐
30. 无尾熊
31. 北极熊
32. 袋鼠
33. 犰狳
34. 河马
35. 海豹
36. 鲸鱼
37. 鼬
38. 豹虎
39. 蜂猴
40. 熊猴
41. 叶猴
42. 紫貂
43. 貂熊
44. 熊狸
45. 云豹
46. 雪豹
47. 儒艮
48. 黑麂
49. 野马
50. 鼷鹿
51. 坡鹿
52. 豚鹿
53. 麋鹿
54. 野牛
55. 藏羚
56. 河狸
57. 豚尾猴
58. 金丝猴
59. 长臂猿
60. 大熊猫
61. 白暨豚
62. 亚洲象
63. 野骆驼
64. 白唇鹿
65. 梅花鹿
66. 野牦牛
67. 扭角羚
68. 赤斑羚
69. 塔尔羊
70. 北山羊
71. 马来熊
72. 蒙古野驴73. 西藏野驴74. 普氏原羚75. 高鼻羚羊76. 短尾信天翁77. 白腹军舰鸟78. 中华秋沙鸭79. 四川山鹧鸪80. 海南山鹧鸪81.黑颈长尾雉82. 白颈长尾雉83. 豺84. 猕猴85. 黑熊86. 棕熊87. 石貂88. 水獭89. 猞猁90. 兔狲91. 金猫92. 渔猫93. 河麂94. 马鹿95. 水鹿96.驼鹿97 黄羊98 .鬣羚99 .斑羚100 .岩羊101 .盘羊102 .雪兔103 .短尾猴104 .藏酋猴105 .穿山甲106 .小熊猫107 .黄喉貂108 .斑林狸109 .大灵猫110 .小灵猫111 .荒漠猫112 .丛林猫113 .藏原羚114 .鹅喉羚115 .海南兔116 .巨松鼠117 .鳍足目118 .小爪水獭119 .草原斑猫120 .塔里木兔121 .龙鱼122 .塘鳢123 .鲶鱼124 .鲨鱼125 .章鱼126 .刺鱼目127 .鲱形目128 .鲵129 .鳅鱼130 .鳟鱼131 .锦鲤132 .鲀鱼133 .神仙鱼134 .鳗鲡
以上是动物园中一些比较常见的动物种类,但具体的动物种类可能会因地域、动物园规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本文来自作者[易桃]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4%B8%BA%E4%BD%95%E5%8A%A8%E7%89%A9%E5%9B%AD%E9%87%8C%E8%83%BD%E7%9C%8B%E5%88%B0%E9%A3%9F%E8%9A%81%E5%85%BD%E5%BE%88%E5%B0%91%E7%9C%8B%E5%88%B0%E7%A9%BF%E5%B1%B1%E7%94%B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易桃”!
希望本篇文章《为何动物园里能看到食蚁兽很少看到穿山甲》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蚁类是陆地上最繁盛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几乎遍布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陆上,占陆生动物生物量的15%-25%。如此广的分布,如此多的数量注定了蚂蚁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