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和简单介绍:
1.立春:公历2月3日或4日,代表着春季的开始,万物开始萌发,春暖花开。
2.雨水:公历2月18日或19日,代表着降雨增多,是春季的重要节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惊蛰:公历3月5日或6日,代表着天气开始转暖,春雷开始响起,万物开始苏醒。
4.春分:公历3月20日或21日,代表着春季的中心点,昼夜平分,万物生长蓬勃。
5.清明:公历4月4日或5日,是传统节日,也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意味着春天已经来到。
6.谷雨:公历4月19日或20日,代表着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即将到来,是农民春耕的关键时刻。
7.立夏:公历5月5日或6日,代表着夏季的开始,气温开始升高,万物开始生长。
8.小满:公历5月20日或21日,代表着天气开始炎热,农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期。
9.芒种:公历6月5日或6日,代表着麦子开始成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
10.夏至:公历6月21日或22日,代表着夏季的中心点,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11.小暑:公历7月6日或7日,代表着天气开始炎热,暑气逐渐加重。
12.大暑:公历7月22日或23日,代表着夏季的最热时期,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13.立秋:公历8月7日或8日,代表着秋季的开始,天气开始凉爽,秋风送爽。
14.处暑:公历8月23日或24日,代表着暑气开始消退,天气开始凉爽。
15.白露:公历9月7日或8日,代表着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天气已经开始转凉,露水开始出现。
16.秋分:公历9月22日或23日,代表着秋季的中心点,昼夜平分,万物开始进入成熟期。
17.寒露:公历10月8日或9日,代表着气温已经开始下降,露水更加丰富。
18.霜降:公历10月23日或24日,代表着气温更加下降,霜开始出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
19.立冬:公历11月7日或8日,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气温开始骤降,季节转换明显。
20.小雪:公历11月22日或23日,代表着降雪开始,万物进入冬眠期。
21.大雪:公历12月7日或8日,代表着降雪更加频繁,天气更加寒冷。
22.冬至:公历12月21日或22日,代表着冬季的中心点,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23.小寒:公历1月5日或6日,代表着寒冷的冬季还将继续,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之一。
24.大寒:公历1月20日或21日,代表着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极其寒冷,是冬季的最寒冷时期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受气候、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时间可能会略有不同。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本文来自作者[朋会]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4%BA%8C%E5%8D%81%E5%9B%9B%E8%8A%82%E6%B0%94%E4%BB%8B%E7%BB%8D%E7%AE%80%E7%9F%AD.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朋会”!
希望本篇文章《二十四节气介绍简短》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和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