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书5章逐节解释如下:
传五1「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或译:胜过献愚昧人的祭),他们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恶。」
人到神面前,必须「谨慎脚步」、仔细聆听。因为神最看重的不是献祭、事奉,而是人「近前听」神的话语、顺服神的旨意。人若撇开圣经的根据和圣灵在历史上的光照,轻率地按自己的意思事奉,不管献上什么都是恶事。
但愚昧人却「不知道所做的是恶」,因为肉体最善于欺骗自己,人永远都不缺乏冠冕堂皇的说辞来维持自己的属灵和道德优越感,但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荣耀自己,而不是满足神、荣耀神。因此,信徒必须首先接受神在我们身上所做的工,然后才能照着神在我们心里的运行、做成神要我们所做的工。
传五2「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
人的祷告若是只说不听,就是在神面前「冒失开口」和「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他的意念永远高于人的意念,他看为美的才是真正的美。「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少在神面前标榜「我要做什么」,而要仔细聆听神要我们做什么。
传五3「事务多,就令人做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
「事务多,就令人做梦;言语多,就显出愚昧」,可译为「因为梦来自太多的事务,蠢话来自太多的言语」(英文ESV译本)。事务太多会导致做梦,言语太多也会导致蠢话,这些蠢话就和梦呓一样毫无意义。
传道书6章逐节解释
传道书主要讲解了人在日光之下的劳碌皆属虚空,惟有信靠神,人生才有真正的满足。
传道书的作者自称为"传道者",因此得名。"传道者"原意为"大会召集者",有学者译为"会长",大概是他常召集一群人聆听教训,传统认为作者是所罗门(耶路撒冷的王),因为他是大卫的后裔,又享尽荣华,且满有智慧,但书中对人生的消极看法,与所罗门鼎盛时期的言论不大相配,于是传统认为这是所罗门晚年,当他离开神一段时间后所作的反省与悔悟。
所罗门为旷世难逢之奇才,早年以敬畏神之智慧远近皆知,口碑载道,中年因饱暖,离开真神,国道衰弱,晚年痛定思痛,悔悟前非,以“传道者”的身份,写下《传道书》,旨在劝诫下代青年趁早信靠神,故本书是所罗门肺腑之言,是他个人阅历之见证、心腹之忠谏,以他过去失败之经历,苦口婆心,警告世人洞察日光之下虚空的生活是因人离开了日光之上的真神。
图书矛盾
传道书多有使人难明的“真理”,乍看起来摸不着头脑,更与圣经其他真理似有矛盾的地方,因这些话使人悲观厌世,受命运挫败,在宿命中呻吟,故这些书专是无神论者之笑柄(比如在著名法国自然神论者伏尔泰《Voltaire》之著作中,可见本书是他攻击圣经的一个对象)。
所以研究传道书者必先明白圣经默示的性质,因为圣经里所记的也有人的甚至魔鬼的话,因此传道书所记的只是所罗门个人的看法而已,;这并不说传道书不是神的默示,而是说传道书应在全部圣经的亮光下才能清楚了解,因作者只是表达他个人的感触或观察之结果而已,兹把作者肯能引起误会矛盾的“个人感想”。
传道书4章逐节解释
传道书6章逐节解释如下:
1、"人的生活在日光之下,不管他活多少年,都是虚空无益的,都像一阴一阳的影儿。这岂不算是虚空吗?"
这段经文强调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是短暂而没有意义的。无论一个人活多少年,他最终都会面对死亡,他在这个世界上所追求的一切努力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2、"人何必为风劳累呢?"
这句话提醒我们人们不必为那些短暂和无法掌控的事情而感到焦虑或劳累。风象征着无法预测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人们应该专注于那些能够掌控和改变的事物,而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无用的事情上。
3、"看哪,他有许多儿子,却毫无福份,王的名字叫他们的名字,却没有留下一点东西给他们。"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悲剧。即使一个人拥有许多儿子,但如果他不能将财富和地位传承给他们,那么这些儿子也不会从他那里得到任何好处。这提醒人们不能只追求暂时的物质财富,而应该思考更重要的事情,如精神层面的遗产。
4、"人一生来如此,何况他变老,还不得稳定吗?"
这句话指出,人类的生命在本质上是无常和不稳定的。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老,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年轻时光,为未来做好准备。
5、"众人所亲爱的并尽他一切的力量所求的,他连日子数都不知道。"
这段经文再次强调了人生的无常性。无论一个人多么努力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他都无法预测自己的寿命有多长。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过好当下的生活。
6、"虽然一个人活千年两次,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吗?"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一生无论长短,最终都会面对死亡。无论一个人的寿命多长,最终他会和其他人一样回归到尘土中。因此,我们应该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并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每一刻。
传道书4章逐节解释如下:
“虚空的虚空,虚假的虚空,更是虚幻的虚空。”
这是本章节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深刻反思。他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充满了虚伪和不确定性,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或价值。这是一种悲观主义的观点,认为生命只是虚无和幻觉的体现。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一切都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未来也一定会再次发生。这暗示着人生是没有改变和进步可言的,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为未来的事情而担忧。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太阳底下发生的一切都是重复的,没有真正的新鲜事物出现。这个观点与上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性和重复性。作者认为人们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都将会在未来再次发生,因此人们应该珍惜当下,把握当前的机会。
“既知道日光之下每早晨都是新的创造的日子,就不该说它更新颖。”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态度。他认为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重复过去的经历。他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不断追求新的体验和挑战自己。
“因为今天的忧愁胜于昨天的忧愁;今天的欢喜强如昨天的欢喜。”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情绪和心态的理解。他认为人们的情绪和心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今天所经历的事情可能会比昨天更令人开心或者更加困扰。因此,他鼓励人们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历史背景
传道书的作者自称为"传道者",因此得名。"传道者"原意为"大会召集者",有学者译为"会长",大概是他常召集一群人聆听教训。传统认为作者是所罗门(耶路撒冷的王),因为他是大卫的后裔,又享尽荣华,且满有智慧。但书中对人生的消极看法,与所罗门鼎盛时期的言论不大相配,于是传统认为这是所罗门晚年,当他离开神一段时间后所作的反省与悔悟。
本文来自作者[柔启航]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4%BC%A0%E9%81%93%E4%B9%A65%E7%AB%A0%E9%80%90%E8%8A%82%E8%A7%A3%E9%87%8A.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柔启航”!
希望本篇文章《传道书5章逐节解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传道书5章逐节解释如下:传五1「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或译:胜过献愚昧人的祭),他们本不知道所做的是恶。」人到神面前,必须「谨慎脚步」、仔细聆听。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