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里的“栈道”是指褒斜道。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口区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
褒斜道位于汉中市北50千米,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褒斜道开凿建成,沟通了秦岭南北的联系,加强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公元前206年,刘邦经褒斜道赴汉中就汉王位。
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
栈道”是从关中翻越秦岭,南通汉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 由秦岭古道、褒斜道、连云栈道组成。全长250公里,架于悬崖 绝壁和泥沼之地。“陈仓”是宝鸡的古名,这里特指渭河北岸的陈 仓古渡口。栈道在关中的出口斜谷关距陈仓古渡相距约70公里。
褒斜道是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汉中。全长380公里。唐天宝十五年,玄宗李隆基为多安史之乱,逃往四川,便是取褒斜道入蜀。
成语里的“栈道”是指褒斜道。此道兴建始于殷周,是古时关中通往汉中、四川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褒斜古道北起秦岭北坡的斜水(今眉县石头河),沿河谷和山势穿越整个秦岭后从汉中北郊的褒河而出……在7条栈道里,褒斜道最具古道特点。离开陕南古城汉中,沿褒水一直走到源头,只要越过这段褒水、斜水的分水岭五里坡,便可穿过秦岭,经周至、户县直达长安。
在秦岭山脉中,连接关中和汉中最近最早的栈道就是褒斜古道,它由关中的斜水(今眉县石头河)沿河谷和山势穿越秦岭山脉,从汉中城北褒河而出。战国时期,秦国为了统一巴蜀,对褒斜古道大加改建,建成褒斜栈道。褒斜栈道大大增强了秦国实力,加快了统一中国进程,是中央王朝与西南地区联系的大动脉。到了唐宋时期,褒斜栈道是兵马行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商旅南北通行要道。
如今的褒斜栈道历经岁月剥蚀,当年逶迤秦岭山中的古道雄姿早已荡然无存,只留有栈道开山凿石铺设支架、路面的石孔依然清晰地记载着那段历史。其中留坝县青桥驿、马道镇、武关驿镇、江口镇古栈道遗址保留完整;和褒斜栈道息息相关的“寒溪夜涨”、“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的碑记和修葺一新的“凤鸣禅寺”仍留存于世,成为考察研究古栈道的重要历史资料。
1971年修建褒河水库时,栈道遗迹中见证古人智慧的石门淹没在汪洋中。2000年后开始翻修和恢复历史栈道面貌。
本文来自作者[春绿]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85%B3%E4%BA%8E%E6%B1%89%E4%B8%AD%E8%A4%92%E6%96%9C%E9%81%93%E7%9A%8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春绿”!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汉中褒斜道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成语里的“栈道”是指褒斜道。 在秦岭山脉中,有一条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的山谷,其南口曰褒,在今汉口区北25公里;北口曰斜,在眉县西南15公里,长凡235公里。 褒斜道位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