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页——45页的内容:

《什么是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创设情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生动、有趣。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事物的特征,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伴随着美丽的秋景引入蚂蚁围绕树叶跑步

形象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古诗、美景引入,多媒体课件,动态的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树叶一周的含义”从而初步建立周长的表象,为下面学习什么是周长做好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了树叶的一周的长度,就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二)组织实践活动,探索新知识。

活动一:描一描,画一画,引出周长的含义。“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从你收集到的树叶中选出一片,在一张纸上用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行吗?”在学生独立活动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描树叶边线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在看、描、说等活动中,理解“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平面图形周长的描述性的概念。

活动二;摸一摸,说一说,理解周长。在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后,摸一摸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让学生懂得:平面图形都有周长。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什么是周长”,而且感受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三;量一量,算一算,测量周长。在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周长的基础上,如何求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测量中学会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

点评:

1、创设情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无论是描树叶、量腰围还是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周长,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今天学习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动手操作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有很强的实践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量规则图形(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圆形、月亮形、腰围)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做数学的经历、丰富学生用数学的经历。

小学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1分米等于多少米

《什么是周长》

五环小学 张娅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认识周长。

2.能够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彩笔、盒盖、信封。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要考考大家,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看大家认识不?(板书“周”。)

生:认识。是“周”。

师:你们周围有姓周的同学或朋友吗?

生:有,周**。

师:“周”除了可以用作姓,还有其他意思,你们能用“周”组词吗?

生1:周围。

生2:周末。

生3:一周。

生4:周长。

师:同学们真棒,竟然用“周”组了这么多词。现在老师要用刚才一位同学组的“一周”这个词造句。小明绕着操场跑了一周。你们知道这句话中的“一周”是什么意思吗?

生:一圈。

师:答对了,就是一圈的意思。那刚才还有同学组了“周长”这个词,你们知道什么是周长吗?

生1:“周长”就是周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周的长度。

师:到底什么是周长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周长》。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

二、感受探索,理解新知。

1.说一说,描一描。

师:有一只小蚂蚁是个画家,它今天要画一幅画,同学们想看吗?

生:想。

(多媒体演示小蚂蚁爬树叶第一遍。)

同学们,你们刚才观察到了吗,小蚂蚁是怎么爬的?

生1:小蚂蚁在树叶边儿上爬。

生2:小蚂蚁绕着树叶爬的。

师:老师再来播放一遍,同学们睁大你们的双眼,仔细观察小蚂蚁到底是怎么爬的。(多媒体演示小蚂蚁爬树叶第二遍,有红色痕迹。)

师:我们又看了一遍,现在谁能告诉我,小蚂蚁是怎么爬的?

生: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圈。

师:那我们也可以用刚才的一个词说:小蚂蚁绕着树叶爬了一周。对不对?

生:对。

师:树叶边儿上红色的线条就是小蚂蚁留下的痕迹,这,就是树叶的周长。(多媒体出示小蚂蚁的话。)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怎么去测量树叶的周长呢?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生:直尺。

师:那现在能不能用直尺测量树叶的周长?(师用直尺在图上比划。)

生:不能。

师:那怎么办呢?

生1:用软尺量。

生2:用圆形的尺子量。

生3:用一根线绕树叶一圈,然后再量线的长度,就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了。

师:嗯,我听明白了。他想先用线绕树叶一圈,这时,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什么?

生:周长。

师:那么最后,我们只需要干什么呢?

生:测量绳子的长度。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但找到了树叶的周长,还想到了好办法测量树叶的周长。现在,你们想不想也像小蚂蚁那样,当一位画家呢?

生:想。

师:现在打开书44页,中间有两片美丽的树叶,一片是绿色的,一片是**的,你们喜欢哪一片树叶,就用彩色笔给它画上美丽的边线。(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找一份画得好的和一份画上叶脉的进行展评。画得快的学生可鼓励画两片叶子的边线。)

师:(展评画出叶脉的作品。)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画的漂亮吗?

生:漂亮。

师:他不但画出了树叶的边线,还画出了树叶上的叶脉。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画,合适吗?

生1:合适。

生2:不合适。

师:刚才小蚂蚁在画画的时候,只是画出了树叶的边线,没有画叶脉。你们认为现在需要画出叶脉吗?

生:不需要。

师:对,我们只要求画树叶的边线,所以不画它们的叶脉。同学们,45页上边有三副,你们看它们分别像什么?(多媒体出示。)

生:桥、兔子、车。

师:下面我们选一幅画画边线,但是这次,我的要求提高了,看谁能一笔画出一幅的边线。谁敢挑战一下呢?上台来展示一下。(指名投影展示画的过程。)

师:同学们看看,他多棒啊,一笔就画成了一幅!你们能不能一笔画成一幅画呢?

生:能。

师:自己选择一幅喜欢的画上边线,画得快的同学可以多画些。(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师:咦?老师发现,有爱画画的同学给小兔子画上了眼睛和鼻子,大家觉得,这样画合适吗?为什么?

生:不合适。因为只画边线,兔子的眼睛和鼻子不是的边线。

师:(展评一份画出汽车内部线条的作品。)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的对吗?

生:不对。不用画里边的线。

师:真聪明!同学们,你们刚才画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所画的边线,是这些的什么?

生:周长。

师:对,树叶一周的边线,就是树叶的周长,桥一周的边线就是桥的周长,兔子一周的边线就是兔子的边线,小汽车一周的边线就是小汽车的周长。

2.找一找,摸一摸。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刚才这些一样有周长。(多媒体出示信封、锅盖等。)我们来看看,左边是什么?

生:信封。

师:你能不能找到信封的周长在哪里?老师这里就有一个信封,谁能来摸一摸?(指名摸信封的周长,生一般都会从左上角开始摸。)

师:(指着信封右上角。)能不能从这里开始摸呢?谁来摸一摸?(指名摸。)

师:(指着信封任意一边上。)能不能从这里开始摸呢?

生1:能。

生2:不能。

师:到底能不能,老师来摸一摸,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从哪里开始摸,又是在哪里结束的?(师从刚才指的点开始摸。)老师刚才摸到的,是这个信封的周长吗?

生:是。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这个点开始摸。那这里呢?这里呢?(指信封四条边上的任意点。)

生:都可以。

师:也就是说,不管从哪里开始摸,都能摸到它的周长。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从哪里开始摸,又是在哪里结束的?

生:从那个点开始,又回到那里。

师:那我们可以这样说:不管从哪里开始,图形的周长都是首位相接。我们再来接着看右边这幅图,是什么?

生:锅盖。

师:锅盖有周长吗?

生:有。

师:你能指出来吗?(生指出。)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盒盖,老师现在摸一摸它的周长。(第一次摸大半圈。)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摸的对吗?

生:不对,没有摸够。

师:那我再来摸一遍。(第二次摸一圈多。)这次摸对了吗?

生:不对,多了。

师:那谁能摸出正确的?(指名摸。)除了这些东西,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的表面都是有周长的,你们能不能在教室里找一找?(指名回答,并指出该物体表面周长。)

生1:门。

生2:多媒体屏幕。

生3:书。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书,拿出自己的数学书摸一摸。(生动手摸。)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是人人都有的?

生4:桌子。(生摸各自课桌。)

生5:文具盒。

师:(拿起一个文具盒。)我想问你,你要摸它哪个面的周长呢?(师出示文具盒不同面让生摸。)我们发现,文具盒不同的面,周长有可能不一样。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又画又摸,找出了很多物体的周长,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

生:就是一周的长度。

师:是什么一周的长度?

生: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师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多媒体出示封闭和不封闭图形。)同学们,你能找到这几幅的周长吗?请你指出来。

生:第一个图形没有周长。

师:为什么?

生:边线的起点和终点不能连接起来。

师:像这样首位不能连接起来的图形,是没有周长的。像那样首位相接的图形,我们叫做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封闭”。)

3.量一量,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周长是广泛应用的。比如我们要给黑板贴花边,就要知道黑板的周长是多少。还比如,小朋友在体检的时候,需要测头围,这里所说的头围,就是头一周的周长。(多媒体出示测头围。)看看,测头围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生:软尺。

师:拿到测量工具,先要找到什么?

生:零刻度。

师:我现在要给咱班一位同学测头围,谁愿意上来?(指名。)我还需要一位同学帮我读数,谁来?(指名。师测量头围。)读出数据。

生:54。(大概50厘米左右。)

师:少说了什么?

生:54厘米。

师:这回对了,在读数的时候,不但要读出数据,还要加上单位,不同的单位,表示的距离也不一样长。你们现在知道如何去测头围了吗?

生:知道了。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软尺,为同桌量一量他的头围是多少?并记录下来。(生生互动,动手测量头围,师巡视辅导。完成后指名汇报。)

师:我们发现,同学们的头围大约都在多少厘米左右?

生:大约在五十厘米左右。

师: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胖瘦不一样,所以头围也会不一样,当然,在测量中,也会存在误差。今天回家后,你们也可以用刚学到的方法给家人和小伙伴量一量他们的头围是多少。除此之外,还可以量一量腰围。

三、实践练习、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所以想邀请你们参加下面的智力闯关比赛,敢不敢迎接挑战呢?

生:敢。

1.师:(多媒体出示P45第二题。)这里有三幅图,第一幅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现在要求我们量一量,计算它的周长?同学们想一想,能用尺子直接量吗?(多媒体投影,师拿直尺比划。)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子量出每条边的长度。

(师演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并标注在图上。注意把零刻度和线段一端重合,并让学生读出正确地单位。)

师:现在知道它的周长吗?

生:不知道。

师:还应该怎么办?

生:把三个数字加起来。

师:也就是把它的每条边都加起来,对吗?

生:对。

师:一起来加一加。(多媒体投影,师书写算式并解答,强调最后一定要写单位。)剩下两个,请同学们分组来做,左边两组做第二个,右边两组做第三个。(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师:(两队各展评一份,分别报出每条边的数据、计算过程以及周长。)第二个图形是长方形,回忆一下,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生:对边相等。

师:也就是说,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那么在测量长方形时,我们只需要测量几条边?分别是什么?

生:两条。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测量完,我们只需要把它们每条边都加起来就知道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同学们,你们已经顺利闯过第一关,接着来迎接第二关的挑战。张老师周末要去书店买书,现在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线路图。)请同学们先找到张老师的家和书店分别在哪里?

生:张老师家在蓝色点那里,书店在红色点那里。

师:张老师要去书店,有几条路可以走呢?

生:两条。

师:仔细观察一下,怎么走比较近呢?

生1:张老师从家出发,先向南走,再向东走到书店。

生2:张老师从家出发,先向东走,再向南走,接着向东走,最后向南走到书店。

师:认为第一条路近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认为第二条路近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还有些不举手的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我认为两条路一样近。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哪条路近。(多媒体演示。)现在我把这幅线路图移动一下,你们发现,移动后是什么图形?

生:移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上线两条路相等,左右两条路相等,所以,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一样近。恭喜这些仔细观察的同学,我们接着闯第三关。(多媒体出示P45第三题第一小题两幅图。)比较一下,这两幅图,哪幅图的周长长?

生1:第一幅长。

生2:第二幅长。

生3:一样长。

师:我们来看看,真理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多媒体演示移动过程,师讲解。)接下来就是最后一关了,同学们敢不敢继续闯关?

生:敢。

师:(多媒体出示P45第三题第二小题两幅图。)这两幅图,哪幅图的周长长?(通过上一题的练习,很多学生会回答一样长。多媒体演示,师讲解。)闯关比赛中四关都胜出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你们可真厉害,给自己一些掌声,好不好?(生鼓掌激励。)

四、课堂小结,归纳完善。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2:我学会了怎么测量树叶的周长。

生3:我学会了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和梯形的周长。

生4:我会找出生活中物体的周长。

师:秋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瞧,葡萄架上的葡萄已经成熟了,果农乐得笑开了花。在这里,老师把这又大又甜的葡萄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好吗?

生:好。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1分米等于0.1米。

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十厘米等于一分米,十分米等于一米。“米”(metre),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可用来衡量长、宽、高。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长度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并与随后确定了国际米原器。

长度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米

小数怎么用分数表示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 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

 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 (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 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

 (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校徽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象什么呢?(一条缝隙)

 6、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5角硬币、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8、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二)认识1厘米=10毫米。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2、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

 3、怎么样?( 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测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3做一做

 (1) 独立完成

 (2) 交流汇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厘米7毫米就是几毫米?

 (3) 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边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 独立测量

 (2) 指名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 (5)一枝粉笔长75( )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3)教室的长约8( ) (7)一把钥匙的长4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8)练习本的厚约3( )

 2、我会算。

 50毫米=( )厘米 76毫米=( )厘米( )毫米

 3厘米=( )毫米 100毫米=( )厘米

 4厘米3毫米=( )毫米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五、课外延伸。

 改一改。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 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小数怎么用分数表示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分数换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抄得出的商就是小数。小数化成分数:先看小数部分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添几个0作分母,将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举例说明如下:

1/2化小数,1/2是一个分数,化为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也就是1÷2=0.5,所以1/2化为小数是0.5。

本文来自作者[凤莉娜]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8C%97%E5%B8%88%E5%A4%A7%E7%89%88%E4%B8%89%E5%B9%B4%E7%BA%A7%E4%B8%8A%E5%86%8C%E6%95%B0%E5%AD%A6%E4%BB%80%E4%B9%88%E6%98%AF%E5%91%A8%E9%95%BF%E6%95%99%E5%AD%A6%E6%A1%88%E4%BE%8B%E5%88%86%E6%9E%90.html

(18)

文章推荐

  • 兰蔻美肤修护美容液可以代替乳液吗?

    兰蔻美肤修护美容液从自然界汲取灵感,独特成分帮助自身激活并“修护”肌肤,并促使肌肤本身愈发强韧,抵御肌肤伤害。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兰蔻美肤修护美容液可以代替乳液吗?什么功效?兰蔻美肤修护美容液可以代替乳液吗美肤修护美容液是柔肤水,通常在洁面后使用,具有隐匿毛孔、保湿嫩肤等功能,后续需要继续使

    2025年09月12日
    21
  • 保鲜膜怎么用

    1、将普通玻璃变成防漏杯。如果你没有带盖的玻璃杯,并且想要防止意外的液体溢出,请用食物保鲜膜覆盖容器并将管插入中间。要用胶带将边缘粘得更牢固些。2、煮熟荷包蛋。用保鲜膜将蛋倒入其中,将所得到的包扎起来并放入水中煮一下。3、开盖子。如果你不能拧开顽固的盖子,请用食物薄膜包裹。这样你的手就会停止滑动,打

    2025年09月13日
    16
  • 眼影膏好用吗 眼影膏正确打开方式

    眼影可以让眼睛看起来更加精致好看,眼影的颜色有很多,质地也有很多,液体眼影、眼影粉、膏状眼影都是很常见的眼影种类,那么眼影膏好用吗?眼影膏正确打开方式。眼影膏好用吗比起传统的粉状眼影,眼影膏是湿润的膏体,因为质地的原因,往往不能存在于眼影盘中,都是独立存在。所以很多女孩都会觉得买一支眼影膏不

    2025年09月13日
    17
  • 超能皂哪款好用

    超能的肥皂我愿将超能封神,绝对的全年最佳,颜色味道没得说,放脆了特别好刮。1.柠檬草超能透明皂参考价格:39+净含量:260g这款超能透明皂具有新鲜柠檬的清新味道,可以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特别适合油性皮肤的人使用。使用感受:味道好闻,主要是没有泡沫,容易洗,真是不伤衣物,不伤手。一个有260克重,大

    2025年09月24日
    14
  • 猫猫兰花是什么

    猫猫兰花是一种易于养殖的兰花品种,养殖方法相对简单。1、选择透气性良好的盆土,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过湿,避免积水。2、给予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温度,避免直接暴晒和寒冷环境。定期施用适量的兰花专用肥料,并保持盆栽通风良好。3、及时拾掇枯叶和病虫,防止猫猫兰花受到病害侵袭。美短vs狸花猫美短和狸花猫绝对是

    2025年09月26日
    11
  • 茶的本质英语

    Theessenceoftea。茶是指利用茶树的叶子所加工制成的饮料,多烹成茶汤饮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调味,也可入中药使用。现代的茶按制作工序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茶文化发源于中国,普遍认为茶树发源于四川或云南,历史上是中国南方,日本,东南亚北部,朝鲜半岛南部等湿润丘陵

    2025年09月27日
    11
  • 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打破的瓶颈详解

    对于新能源汽车,我觉得大部分人基本都处于观望状态。我认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肩负着缓解石油供应短缺、应对环境污染挑战、实现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是从引进期到成长期的一

    2025年09月29日
    14
  • 科普活动总结怎么写十篇

    1.科普活动总结怎么写篇一一直以来,我校以“为每一位孩子构建科学探究的乐园”为科普工作宗旨,全方位、系统地为孩子们创造享受科学教育的平台,狠抓科普教育。目前,科普教育参与的广泛性、内容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时间的持续性,都已成为我校在实践中形成的科普特色。本次活动遵循了“人人有机会、人

    2025年09月30日
    12
  • 海藻兰什么时候才有花雷

    海藻兰又名迎春花,喜光,稍耐阴,略耐寒,怕涝,在华北地区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温暖而湿润的气候,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在酸性土中生长旺盛,碱性土中生长不良。根部萌发力强。枝条着地部分极易生根。它是仙人掌家族分支出来的。海藻兰到了春季时开满了紫红色的小喇叭花,香味很香。海藻兰放在阳台上可以

    2025年10月05日
    9
  •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是什么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于2023年9月11日至17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主题为“网络安全

    2025年10月14日
    5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凤莉娜
    凤莉娜 2025年09月29日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凤莉娜”!

  • 凤莉娜
    凤莉娜 2025年09月29日

    希望本篇文章《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案例分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 凤莉娜
    凤莉娜 2025年09月29日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凤莉娜
    凤莉娜 2025年09月29日

    本文概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44页——45页的内容:《什么是周长》《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

    联系我们

    邮件:木木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