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足”指的是“赞扬别人有才华的学生。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 专称、代称、惯称等。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拜读:读对方作品;
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我们先说个常识,在我国古代人的姓名是由姓氏、名字和字组成的。一个人的姓名非常重要,除了皇帝和自己的父母,一般人不会喊全称。比如三国中,曹操把马超的全家杀了,然而马超在阵前仍高喊:“曹孟德出来,”却不能喊曹操。曹操在称呼刘备的时候,也只是喊刘备为“玄德,”没有称呼过刘备。
因为当喊一个人的全称是,就相当于公开拉仇恨。有人可能认为,上级称呼下级应该能喊全称了吧,事实是即便是上下级也不能。
当下级遇到上级时,如果两个人是属于同一阵营的,或者是师徒关系时。
上级一般会直接喊下级的字,而不是名字。比如清朝的大臣李鸿章位极人臣,一直叫心腹盛宣怀为“杏荪。”杏荪是盛宣怀的字,可以看出这是有讲究的,通过上级对自己的称呼,可以感受出自己的分量。
若下级和上级不在同一个阵营里,双方一般都会十分的客气,但都敬而远之。比如浙江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一般称呼海瑞为“海知县”或者“海大人,”用姓氏加官职的方法。
当下级和上级属于同一阵营,可是关系一般,一般都会称呼上级为“部堂大人、中丞大人,府台大人”等等,用官职加大人的形式。若自己属于上级的嫡系心腹,那么关系就亲近了。若是下级称呼一声“老大人,”上级也不会生气。
如果不是同一个阵营,下级称呼上级会非常的客气,例如王中堂、李部堂、刘中丞等等
即使皇帝能喊官员的名字,也是有限度。在皇帝生气的时候,能喊官员的名字。在平时,一般会称呼官员的官职。
本文来自作者[聂燕燕]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8F%A4%E4%BB%A3%E7%A7%B0%E8%B0%93%E8%AF%8D%E5%BE%88%E5%A4%9A%E5%85%B6%E4%B8%AD%E9%AB%98%E8%B6%B3%E6%98%AF%E6%8C%8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聂燕燕”!
希望本篇文章《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高足是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高足”指的是“赞扬别人有才华的学生。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 专称、代称、惯称等。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