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风李桥》的前两句分别写了秋天和春天的风。
此诗为李桥的《风》
《风》全文如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翻译如下: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李峤 (公元645~714)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资治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
古诗《风》的作者:李峤,读音是:lǐ qiáo。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全诗如下: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扩展资料
解读:
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如果把诗题盖住,这首诗就是一则谜语,这是此诗的一大妙处。风是无形的,风又是实在的,我们看不到风,却能感受到风。
秋风能扫尽落叶,春风能催开鲜花,风能激起千层浪,风能吹得万竹斜。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风”在作者笔下,变得形象生动,读后仿佛满纸是 飒飒的风声,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闻、耳可以听。
本文来自作者[任我上青云]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8F%A4%E8%AF%97%E3%80%8A%E5%92%8F%E9%A3%8E%E6%9D%8E%E6%A1%A5%E3%80%8B%E7%9A%84%E5%89%8D%E4%B8%A4%E5%8F%A5%E5%88%86%E5%88%AB%E5%86%99%E4%BA%86%E4%BB%80%E4%B9%88%E5%92%8C%E4%BB%80%E4%B9%88%E6%97%B6%E5%80%99%E7%9A%84%E9%A3%8E%EF%BC%9F.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任我上青云”!
希望本篇文章《古诗《咏风李桥》的前两句分别写了什么和什么时候的风?》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古诗《咏风李桥》的前两句分别写了秋天和春天的风。此诗为李桥的《风》《风》全文如下: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翻译如下: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