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粮仓上面许多箭,打一四字成语
众矢之的
zhòng shǐ zhī dì
[释义] 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
[语出] 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今之原祸始音;必以合肥为丛矢之的。”
[正音] 的;不能读作“我的”的“dè”。
[辨形] 矢;不能写作“失”;的;不能写作“地”。
[近义] 过街老鼠
[反义] 明目张胆
[用法] 用于贬义。比喻大家共同的攻击目标。一般作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何必和大家拧着干;就不怕自己成为~?
2. 形容中国各省的四字成语西藏 世界屋脊 安徽 江淮大地 福建 八闽大地 河南 中原大地 广东 南粤大地 山东 齐鲁大地 河北 燕赵大地 湖北 楚天大地 四川 天府之国 江西 赣鄱大地 山西 三晋大地 陕西 三秦大地 城市别称: 上海:不夜城 南京:六朝古都、石头城、金陵、钟山龙盘,古城虎踞、徐州:彭城 连云港:淮口巨镇、东南名郡、欧亚大陆桥头堡 扬州:芜城 常州:中吴要辅 无锡:小上海 苏州:姑苏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泰州:汉唐古郡、淮海名区 仪征:风物淮南第一洲 兴化:水乡、锅底洼 靖江:苏北小江南 丹阳:江南文物之邦 句容:南京东南门户 江阴:延陵古邑、春申旧封 宜兴:中国陶都、洞天世界 常熟:水乡 昆山:鹿城 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武林、丝绸之府 温州:鹿城 绍兴:蠡城 嘉兴:丝绸之府、水乡泽国、鱼米之乡 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衢州:柯城 舟山:千岛之城、祖国渔都 富阳:鱼米之乡、文化之邦 余杭: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花果之地、文物之邦 慈溪:浙江棉库粮仓 嵊州:越剧故乡 海宁:皮具之都、潮城 平湖:金平湖 东阳:百工之乡、人才市 义乌:小商品城、糖乡 永康:五金城 江山:东南锁钥、入闽咽喉 合肥:淮右襟喉、江南齿唇,江南之首,中原之喉 淮北:淮北煤城 芜湖:鸠江 马鞍山:江南钢城 铜陵:江南铜都 蚌埠:珠城 黄山:徽州(长白自加) 滁州:皖东门户、江北锁钥、南京襟喉 桐城:七省通衢 福州:温泉城、花果鱼米之乡、三山、榕城 厦门:鹭岛、鹭江 莆田:荔城、田径之乡、侨乡、戏曲之乡、鞋城 泉州:鲤城、刺桐城 漳州:芗城、花果之乡、华侨之乡、水仙花之乡 南平:理学之邦、绿色宝库 龙岩:金山银水 福清:玉融 永安:燕江、燕城 石狮:闽南明珠、服装城 晋江:侨乡、海滨邹鲁 邵武:铁城、武夷山下一明珠 建瓯:金瓯宝地、绿色金库 建阳:潭城之城、潭阳 漳平:金山银水绿宝 福安:韩城 武夷山:世界生物之窗 南昌:灌婴城、灌城、英雄城 景德镇:瓷都 萍乡:江南煤城 九江:浔阳、九省通衢、江州 上饶:豫章第一门户 德兴:百里林区、绿色宝库 宜春:湖赣孔道、吴楚咽喉 丰城:剑邑、煤海粮仓金丰城 樟树:药都、酒乡、盐化城 抚州:才子之乡 井冈山:革命摇篮 瑞金:红色首都 济南:泉城、一城山水半城湖 青岛:岛城 潍坊:风筝城 烟台:葡萄酒城 威海:海上花园城 日照:欧亚大陆(又一)桥头堡 德州:九达天衢、神京门户 临沂:齐鲁之襟喉 寿光:蔬菜之乡、盐都 莱阳:梨乡 莱州:胶东粮仓 蓬莱:人间仙景 招远:金城天府、银丝之乡 曲阜:孔子之乡、礼仪之邦 文登:天福胜地 乳山:金岭银滩 乐陵:枣乡 滨州:渤海明珠 荷泽: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牡丹城 聊城:凤凰城、江北都会 六安:皋城 阜新:煤电之城,玛瑙之都,玉龙故乡,三丰故里,契丹发祥地 含有地名的成语: 邯郸学步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洛阳纸贵 泰山鸿毛 虎落平阳 围魏救赵 火烧赤壁 桂林一枝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3. 含有“旱”的四字词语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旱地拔葱
大旱望云霓dà hàn wàng yún ní
[释义]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例句] 足足等了一个钟头的光景,而我们如~一样,所等候的兵车始终没有开来。(郭沫若《学生时代·到宜兴去》)
[成语故事]
夏朝末年,夏桀王暴虐无道,荒* *** ,税收繁重,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大臣关龙逢因为劝谏也被夏桀王杀了,夏桀王说:“我拥有老百姓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什么时候太阳灭亡了,我才会灭亡。”
而这时黄河下游的商汤部落由于任用贤才、重视生产,迅速崛起,商汤经过十一次出征,占领了葛、韦、顾、昆吾等地,最后一举推翻了夏朝。当商汤的部队东征时,西方的部落有意见,他们说:“为什么不先来救我们呢?”当商汤的部队向南进军时,北方的部落又抱怨说:“为什么不先打到我们这儿来呢?”人们急切盼望得救,就像久逢干旱盼望下雨一样。
4. 含有窼的四字成语不落窠臼( bù luò kē jiù)窠臼:窠,鸟兽巢穴。臼,舂米器具。比喻不为陈旧格式所束缚,具有独创性。
发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释 义 :窠:鸟兽或昆虫的巢穴。臼:捣米的器具。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1]
成语典故
宋·吴可《学诗》诗:“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成语故事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注意:不可写作“不落巢臼”。
造 句: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不落窠臼。
示 例:1这位年轻画家的画在创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别具一格。
注:不能用于形容人的性格
关于名人的成语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即出于这则故事。
有学者研究认为,邯郸学步其实学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学的邯郸舞步。当时在古都邯郸城流行踮屣舞,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方芭蕾舞的点着脚尖跳舞的舞步,非常优美。
“回车巷窄和为贵,学步桥宽嘉寿陵。”这是今人马新民创作《邯郸赋》中的一句对句。作者认为寿陵少年来邯郸学习的是类似现今芭蕾舞样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寿陵少年刻苦学习,把脚跳到了肿胀而无法走路的地步,这种精神不但不能耻笑,反而应该嘉奖。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们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却了本性。但邯郸人绝对不可以以此来笑话前来刻苦求学的人。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手不释卷、悬梁刺股、韦编三绝。
1、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大学问家。
2、囊萤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3、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4、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5、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本文来自作者[姚卫华]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90%AB%E6%9C%89%E7%B2%AE%E4%BB%93%E7%9A%84%E5%9B%9B%E5%AD%97%E6%88%90%E8%AF%AD.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姚卫华”!
希望本篇文章《含有粮仓的四字成语》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 粮仓上面许多箭,打一四字成语 众矢之的 zhòng shǐ zhī dì [释义] 许多箭射击的共同靶心(矢:箭;的:靶心)。比喻大家攻击的目标。 [语出]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