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扩展资料:
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
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
自 “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百度百科——国学
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
近期,大家对国学比较有兴趣,但什么是国学还是要先搞搞清楚。国学是以儒学为主导,以儒佛道为主体,兼容诸子百家,多元发展的思想体系。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提到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主要是指国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24个字,其中16个字来自国学。学国学的.意义,我想一明道立德,二立志成人,三是培养爱心正气。
那国学如何进校园?我想方法上要注意三点:
一是由浅入深,让学生反复阅读。
小学可以选蒙学读本,中学可以学四书五经,其中《论语》的地位非常重要,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为人、为学、为政等诸多方面。
二是编撰国学教材和邀请名家讲座。
这次元培中学编撰的《国学与美德》读本很好,既汇集了国学精华,又浅显易懂,而且注重实践,是一本难得的普及型读物。学校还可以多邀请一些名家做讲座。
三是学以致用,反对教条主义。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读书会、国学知识比赛、中华经典朗诵等活动,倡导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他有四条原则,立志、勤学、改过、择善,绍兴作为王阳明思想的发源地,可以好好挖掘。
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
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广义国学是指中国历代的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等等,学国学的好处有很多,那么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又有哪些呢
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11、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教师认知的偏差:有些教师把国学经典教育等同于儒家经典为内容来教育,但这其实是属于概念偷换,很容易就把国学经典带入“反中国”、“反历史”、“反教育”、“反课程”等误区,同时很容易教出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就是只教了国学的内容却不把其中的道理给儿童讲出来,导致儿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错误。
2、国学幼儿园的教材不完善:很多国学幼儿园的教材是相对死板的,这样儿童就没有想要学习的兴趣,而且很多教材没有系统性的关联,这样学习起来是没有什么趣味的。
3、国学幼儿园的活动实施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很多国学幼儿园只教国学本身,却不教其中的道理。要知道儿童对于不能够理解的东西,不但不容易记住,而且即使记住了,也非常容易忘记。如果把儿童读到的东西比喻成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肚子里的食物不能够及时消化吸收,那就会肚子痛。所以,儿童对于那些应该理解的知识,本身没有办法消化吸收,这样不但对儿童的成长无益,反而有害。
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21、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
孩子从小就被宠得无法无天,对任何人都是一副漠不关心、不尊重的态度,甚至连最基本的.礼仪和礼貌都不懂。
2、孩子性格软弱,抗挫能力差
因为从小父母生怕孩子受一点苦,把他保护得好好的,完全不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在今后的学校、工作、社会中遇到挫折,会缺乏自我解决的能力和抗压能力。
3、孩子做事懒散,毫无纪律
孩子在家里无法无天惯了,父母也不加以管教,他就会不爱听别人提出的意见。如同琅琊王一样,在与宰相发生分歧后,便将他置于死地,不能接受他人意见,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
4、孩子为人自私,有人际障碍
家长太过宠溺孩子,也容易惯出自私的性格,不会换位思考,为他人考虑。这种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往往难以和其他人和谐地相处。
无论古时候还是当今社会,父母都应当学会培养和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明白自己是否有能力、有资格获取想要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争取想要的东西,只有通过自己的和付出和努力才能达成目的,而不是让外界满足孩子,让孩子只知道一味的索取。那在当代社会,我们如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与物质观呢?
学国学孩子的性格弊端3学国学的好处
我们只知道学习国学对孩子有益,但到底有什么好处却不具体明确,在这里向您详细说明。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有实验表明,通过学诵读经典,他们的识字能力也会明显提高,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孩子们的成长有十大益处:
1、能增强记忆力;
2、能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能扩大知识面;
4、能培养学习兴趣;
5、能提高审美能力;
6、能增强自信心;
7、能培养耐性和长性;
8、能加强家长和孩子的交流;
9、能提高道德修养;
10、能培养爱国情操。
本文来自作者[绚奕]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9B%BD%E5%AD%A6%E5%88%B0%E5%BA%95%E6%98%AF%E4%BB%80%E4%B9%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绚奕”!
希望本篇文章《国学到底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