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国家孩子》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遭遇了严重的食品匮乏,上海、江苏、无锡等地,出现一批幼小的孤儿。
在党的关怀下,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一书记的乌兰夫发动整个内蒙古伸出援助之手。那段时间里,相继有三千多名营养不良的幼小孤儿来到了辽阔的草原,他们被牧民们统称为“上海孤儿”。
扩展资料
《国家孩子》是由中央电视台、上海**(集团)有限公司、捷成世纪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传奇人影视艺术有限公司、海南昆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巴特尔执导,柳桦编剧,傅程鹏、杨舒、徐洪浩、王梓桐领衔主演,熊睿玲、卢勇、霍尔查、赵思源、刘小锋联合主演的年代剧。
剧情简介:
1960年,因为自然灾害的缘故,有三千名南方孤儿被送到内蒙古草原,被大爱无疆的蒙古族养父母收养。哥哥朝鲁、妹妹通嘎拉嘎,还有和他们兄妹年龄相仿的毕若水和阿腾花,各有不同的性格,有的豪爽,有的精明,有的温和,他们被不同的家庭收养后,有了不同的人生命运。
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他们有的变成富裕的商人,有的成为心系草原的政府官员,有的宅心仁厚行医救人,有的却经历了从铁饭碗到下岗再就业的坎坷,但是他们都在草原上扎下了根,无愧于养父母的养育,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国家孩子
现在说这3000名孤儿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事情发生在1959年到1961年。在此期间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在我国的工业农业生产的秩序也产生了混乱,再加上从1959年起中国连续三年遭受的较大的自然灾害,导致在长江三角一线农村的家庭因为养活不了孩子,无奈把幼童送往周围的城市,这就导致当时的上海,江苏,安徽等一些省市孤儿院比往年多几倍。
在1961年哈英哈尔瓦公社卫生院,当护理员的张凤仙和在畜牧场工作的丈夫道尔吉,收养了6个汉族孤儿,政府在此此时特批给3000孤儿每人5斤大米,张凤仙当时为了让这6个孩子吃上米饭,在纷飞大雪中赶路三天三夜带回了政府分发的米,张凤仙说回到家看着那个孩子大口扒拉着米饭,她觉得一切困难都值了。
因为这3000个孤儿是来自于各大城市省份,各自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当时。负责养育出孩子的数部的说,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吃不惯草原上的果条,额吉就把家中的面换成米做米饭给孩子吃,并且他们的耳机一句一句的教他们说汉话和蒙古话,帮助孩子们逐渐融入草原上的家。
当时由都贵玛照顾的28个婴儿中,其中一个孩子夜里生病了,多个码都会一个人骑着马,冒着被草原群狼围堵撕咬的风险,在寒风冽冽中奔波几十里去给孩子请来医生。并且在都贵玛照顾下的28个上海的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没有一个人在中途夭折,这在那个缺少药物并且又时常挨饿的年代,简直可以被称得上是奇迹。
在2020年底故事里的中国第2季第4期节目中,曾经被杜贵马照顾过的两位孩子扎拉嘎木吉和孙保卫还来到了节目现场,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和**《额吉》,都是以都贵玛为原型。
本文来自作者[小菱]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9B%BD%E5%AE%B6%E7%9A%84%E5%AD%A9%E5%AD%90%E8%83%8C%E6%99%AF.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小菱”!
希望本篇文章《国家的孩子背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电视剧《国家孩子》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遭遇了严重的食品匮乏,上海、江苏、无锡等地,出现一批幼小的孤儿。在党的关怀下,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一书记的乌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