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先提出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桢发表在《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1924)、《中国气候区域论》(1930)、《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1934)、《物候学》(1963,与宛敏渭合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1972)。
大自然的语言说明顺序是什么?
因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说明物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介绍物候这门科学,介绍科学道理。说明顺序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提倡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丰收。
补充: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
大自然的语言说明是逻辑顺序。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从局部看,一些段落的安排也讲究条理性。
如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就按照四个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要到次要依次说明了纬度影响,经度影响,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很有条理。又如第一部分,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衔接紧凑,逻辑性很强。
创作背景
1963年,竺可桢与宛敏渭共同编写的物候学一书即将出版,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此篇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小品文。
此文最早以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题发表于1963年第1期科学大众,当时文后注有,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编的字样。而在原作中,大自然的语言是4个小标题中的第一个小标题。此文被选入教材后改题为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来自作者[山易]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A4%A7%E8%87%AA%E7%84%B6%E7%9A%84%E8%AF%AD%E8%A8%80%E6%8C%89%E6%80%8E%E6%A0%B7%E7%9A%84%E9%A1%BA%E5%BA%8F%E6%9D%A5%E5%86%99%E7%9A%8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山易”!
希望本篇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本文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先提出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桢发表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