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成长的书,越读越厚
让你学习的书,越读越薄
让你娱乐的书,看过就忘
好书推荐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
推荐理由: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
推荐指数: 4颗星
作者简介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人》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而闻名于世。[5]
查尔斯·范多伦(1926-)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作品简介
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阅读法;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预读。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如果读者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你挂念着想读的好书太多了,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他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并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让你疲倦,而是因为你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而才感到厌倦。
怀疑是智慧的开始,从书本上学习跟从大自然学习是一样的,如果你对一篇文章连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那么你就不可能期望一本书能给你一些你原本就没有的视野。
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一个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做比较,这是阅读的成熟阶段,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终其一生都该持续下去的。
只要你肯花一点精神,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找出重要的关键字,确认每个字不同意义的转换,并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你对一本书的理解力就会大大增加了。很少有一些习惯上的小小改变,会产生如此宏大的效果。
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没有训练有素的头脑,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读书摘要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经典的阅读指南,提供了宝贵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1.书籍简介和作者介绍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一本畅销书。该书于1940年出版,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有效地阅读和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莫提默·J·艾德勒是一位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查尔斯·范·多伦是一位古典文学学者。
2.阅读的目的和层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一开始就强调了阅读的目的和层次。阅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书中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3.主动参与和批判思维
如何阅读一本书强调了主动参与和批判思维的重要性。读者不应被passively accept the author's ideas,而是要通过提出问题、做笔记、进行辩论等方式来与作者进行对话。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4.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技巧
如何阅读一本书还介绍了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技巧。无论是小说、历史著作、哲学论文还是科学文章,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阅读方法。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书籍类型来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5.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后探讨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扩展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的创造力。通过深入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他人,并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六章
这本书是托马斯·福斯特写的一本文学阅读指南。托马斯·福斯特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教授文学课程及创意写作。除了本书外,作者另外一本《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也颇受欢迎。
学会阅读是学会写作的基础,而阅读本身绝不是仅仅用眼睛去看。一字不差的阅读可以说是基本的阅读态度。此外,阅读还是一项复杂的脑力活动,需要善于调动思维、情感去联动和体验。
本书中作者列出了他作为文学教授掌握的文学语言。当然这建立在庞大的阅读积累上,普通读者可以作为参照更好地指导阅读。这里简单记录部分可供参考的。
1.每一次旅程都是追寻(当然凡事总有例外)
从结构的角度考虑,一场追寻包括五个因素:(1)一位追寻者
(2)目的地
(3)声称去目的地的原因
(4)路上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5)去目的地的真正原因
追寻者就是要进行追寻的人,不管他知不知道这是一场追寻。实际上他往往不知道。追寻的真正原因绝不是声称的原因。实际上,追寻者经常完不成声称的任务。追寻的真正原因总是认识自我。这就是为什么追寻者多是年轻人,未经世事,不成熟。追寻者如果是老人,更多是为了回忆和救赎。总之,当小说中人物动身上路,作为读者就得睁大眼睛,看看要发生点什么了。
2.你是我的座上客:关于圣餐礼的故事
只要人们一起吃饭喝酒,就是举行圣餐礼。文学中进餐多数是表达分享与友好,当然鸿门宴例外。通过共同吃饭,取得观点态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改变。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中,主人公就是通过与盲人共同吃饭吸烟,慢慢对他产生了好感。
3.我在哪儿见过她来着?
阅读也可以经常与故友重逢。故事也有模式,人物也会类型化。辨认文学模式需要看书够多,思考够深,能在反复出现的情景中归纳出模式和原型。文学作品也是从别的文学作品中生长出来的。这些故事的原型可能来自莎士比亚,出自圣经,童话或者民间神话。经典名著都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养料。
4.雨雪风霜总关情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每一个故事都需要一个背景,天气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有时,天气绝不只是天气。雨迫使角色处于难堪的处境,雨天更神秘、更阴郁,更显孤独。雨同样有着公平性,一视同仁地落到每个人头上。雨可以让人物得到象征性洗礼。让角色冒雨走到什么地方,等他到达时,就可以洗心革面。《肖申克救赎》中就有这样类似的片段,当安迪爬出下水道,在风雨中张开怀抱,他已然重生。雨能洗净身上的污点,相反,人物若在雨中跌倒,则会沾满污泥,比以前更脏,故事角色则会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
雪与雨一样意蕴丰富。雪冰冷、僵硬、严厉,拒人千里又诱人靠近,刚落下时一片洁净,过段时间又肮脏污浊。雪可以象征结束,红楼梦中就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文学中的天气有无限的可能性。
5.这是象征吗?
有些象征直截了当:白旗意思是“投降”。但象征有时很难简化为一句话,它的意蕴可能纷繁复杂,具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小说中的有些形象并不浮于表面,它在更深的地方等待我们,要求我们带着自己的某些经验与它相遇。
要弄清象征的可能含义,我们得运用各种手段:问题,经验,原有知识。每位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对不同因素强调程度不同,而这些不同会使文本特定的特点受到或多或少的突出。我们把个人历史带入到阅读过程之中,这其中糅合了先前的阅读经验,但也包括受教育程度、性别、种族、阶层、信仰、社会活动、哲学倾向等各方面的历史因素。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对阅读的理解。
我们该如何理解象征?自由联想,集思广益,做笔记。组织各种想法,分门别类,看这些想法和意思是否可行,作出取舍。就文本提出问题:作者要用这个意象、这个东西、这个动作表达什么?这种叙述或抒情活动可能暗示什么?最重要的是,你感觉它好像象征什么?
读文学作品是一项脑力活动,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涉及情感和直觉。我们许多关于文学的想法都是从感觉开始。但有了直觉,并不意味着它会自动发挥作用。越经常练习象征性想象,它发挥作用就越好越快。我们习惯把一切归功于作者,但阅读也是一件需要想象的事。我们的创造力、创新性与作者的意图狭路相逢,在相逢中我们解开他要表达的意思,理解他的意思,弄明白他的写作思路,也能更好指导我们自己的写作。
主题一本书的分类
页数P59-68
关键词
分析阅读,实用性、理论性、分类、怀疑精神
主要内容
1. 分析阅读: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2.一本论说性的书的主要目的是在传达知识。
3.文章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4.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确“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5.任何一本指南类的书都是实用的,任何一本书告诉你要该做什么,或如何去做,都是实用的书。
6.理论性的作品可分类为历史、科学或哲学等。
感悟
要想做什么,或是通过读书获取自己想要的,我们需要先给它分类。知道是什么,进而去明确它怎么做,怎么利用。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本章讲了如何对书籍进行分类,先分小说类和非小说类。传达知识论说类的分为实用型和理论型 。理论性作品则分为历史、科学、哲学等。不同分类的书阅读方法不一样。
本文来自作者[乐之]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A5%BD%E4%B9%A6%E6%8E%A8%E8%8D%90---%20%E4%BA%94%E6%9C%88%E6%8E%A8%E8%8D%90%E3%80%8A%E5%A6%82%E4%BD%95%E9%98%85%E8%AF%BB%E4%B8%80%E6%9C%AC%E4%B9%A6%E3%80%8B.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乐之”!
希望本篇文章《好书推荐--- 五月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让你成长的书,越读越厚 让你学习的书,越读越薄 让你娱乐的书,看过就忘 好书推荐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 推荐理由: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