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合理改善交通,有了好的交通条件才会有人来旅游嘛。2要增加服务设施,比如餐馆、宾馆、酒吧,这样可以使游客玩的更好。3要合理规划布局,把本地的民俗更好点融入到现代旅游景点中发挥本地的特点。
如何掌握农旅结合七大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29种类型: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
1)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北京顺义“三高”农业观光园。
2)园林观光游。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如四川泸州张坝桂园林。
3)农业科技游。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如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4)务农体验游。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广东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
1)农耕文化游。利用农耕技艺、农耕用具、农耕节气、农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旅游。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2)民俗文化游。利用居住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礼仪民俗、节令民俗、游艺民俗等,开展民俗文化游。如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
3)乡土文化游。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文化游。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
4)民族文化游。利用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民族文化游。如西芷拉萨娘热民俗风情园。
3、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
1)农业观光农家乐。利用田园农业生产及农家生活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如四川成都龙泉驿红砂村农家乐、湖南益阳花乡农家乐。
2)民俗文化农家乐。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娱乐、休闲。如贵州郎德上塞的民俗风情农家乐。
3)民居型农家乐。利用当地古村落和民居住宅,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
4)休闲娱乐农家乐。以优美的环境、齐全的设施,舒适的服务,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旅游活动。如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
5)食宿接待农家乐。以舒适、卫生、安全的居住环境和可口的特色食品,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如江西景德镇的农家旅馆、四川成都乡林酒店。
6)农事参与农家乐。以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工艺技术,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
1)古民居和古宅院游。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福建闽南土楼。
2)民族村寨游。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云南瑞丽傣族自然村、红河哈尼族民俗村。
3)古镇建筑游。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浔、安徽徽州镇。
4)新村风貌游。利用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企业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北京韩村河、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
1、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
1)休闲度假村。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如广东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2)休闲农庄。以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田园景观、丰富的农业产品、优惠的餐饮和住宿,为游客提供休闲、观光旅游。如湖北武汉谦森岛庄园。
3)乡村酒店。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如四川郫县友爱镇农科村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
1)农业科技教育基地。是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设施作景点,以高新农业技术为教材,向农业工作者和中、小学生进农业技术教育,形成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业园。如北京昌平区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陕西杨凌全国农业科技农业观光园。
2)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DIY教育活动。如广东高明蔼雯教育农庄。
3)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利用当地农业种植、畜牧、饲养、农耕文化、农业技术等,让中、小学生参与休闲农业活动,接受农业技术知识的教育。
4)农业博览园。利用当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农业文化进行展示,让游客参观。如沈阳市农业博览园、山东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主要类型有:①森林公园;②湿地公园;③水上乐园;④露宿营地;⑤自然保护区。
2、上海休闲农业发展
上海农业旅游起步于1991年,“南汇桃花节”是最初的景点。到2002年,上海共有72个观光休闲农业景区(点), 分布于上海10个区县。如今的上海郊区,农业形态正在重新调整和变化,传统的农业功能正向绿色食品功能、生态休闲功能、科技示范功能为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功能转变。2005年崇明前卫村正式对外接待游客,拉开了上海郊区“农家乐”序幕,现在全市已基本建成农业旅游景点30多处,形成了七条农业旅游线。目前上海市有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业基地和“观光农业镇”等多种类型。如位于上海西南郊的松江县洞泾镇,全镇均为观光农业景区,这在上海市还是第一家。 农业的生态休闲效益正在日渐凸现,农业旅游成为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一、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田园农业旅游主要包括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几种模式。
比如田园农业游示范案例——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本着“国外先进农业与中国农业接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前瞻性发展理念,重点发展六大主导产业: 以蔬菜、花卉为主体的种子种苗产业;以绿色蔬菜、食用菌、花卉为主体的设施农业产业等,主要园区有玻璃温室、水灾种植区、育苗温室、瓜果园、农业展览馆、嘉爱宠物乐园等,来到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不但能够领略到农业生产高科技,还能在桔子成熟期间参与这里的桔子采摘活动。
漫步在桔园内即可感受大自然清新的气息,又可分享收获的喜悦。
二、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最典型的就是傣族的泼水节,泼水节不仅仅只有泼水,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的内容,比如文艺表演、丢包等活动,“丢包”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丢包丢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悄悄交流感情了。
赶摆也是泼水节的主要项目之一,赶摆场一般设在江河岸边平阔之处或田坝中央,场边置高升架,有专门用来燃火花和放火飞灯的场地。
三、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比如位于安徽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三瓜公社,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特”的思路进行产业规划,重点打造了南瓜农特电商村、冬瓜民俗文化村、西瓜民宿美食村和印象半汤度假村,开发茶、泉、农特、文化四大系列一千余种半汤优质农特产品,建设各类产品基地,通过各类专业合作社促进农特产品产业化发展,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形成了以农特产品种养、生产加工、电商物流、餐饮住宿、休闲旅游为主,三产融合发展的“三瓜公社”新模式。
四、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比如位于湛江市东海岸的破头区龙头莫村的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分炭乐区、旅业区、旅游餐饮区、炭烧烤区、垂钓区和炭文化展示区6个功能区。 炭疗理休闲山庄主要是以高温度烧炭过程炭窑余留的远红外线、负离子、纯氧热能对人体有益的物理作用,刺激皮肤出汗,促进人体和细胞新陈代谢。
五、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航天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比如英国EDEN伊甸园,植物展示+科研教育+特色活动,通过环境再生,建造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伊甸园"。
这里目前汇集了几乎全球所有的植物,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是一个集科学与娱乐为一体的博物馆,不仅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是一个开展生态教育的天然课堂。 通过它,人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它是后工业时代环境再生的绝佳范例。
六、农家乐旅游模式
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七、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乡村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兼顾有物质生产和精神层面的休闲活动,农旅融合也不仅是单一的固定模式,而是有主有次各有特色,在专攻的基础上相辅相成。
本文来自作者[新南]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A6%82%E4%BD%95%E5%BC%80%E5%8F%91%E5%AE%B6%E4%B9%A1%E7%9A%84%E6%B0%91%E4%BF%97%E6%96%87%E5%8C%96%E6%97%85%E6%B8%B8%E8%B5%84%E6%BA%9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新南”!
希望本篇文章《如何开发家乡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要合理改善交通,有了好的交通条件才会有人来旅游嘛。2要增加服务设施,比如餐馆、宾馆、酒吧,这样可以使游客玩的更好。3要合理规划布局,把本地的民俗更好点融入到现代旅游景点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