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5个圆片,5枝铅笔。
学具准备:
5个圆片,5枝铅笔。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老师放音乐,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
师:同学们今天都能精神饱满的来上课,真棒!老师希望大家能以这种精神状态保持到下课,好不好?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段动画,请你仔细观察,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能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生:天空中先飞来3只小鸟,又飞来2只小鸟,现在一共有5只小鸟。
师:老师看谁听得最认真,谁还能声音洪亮的再说一遍?
2.(出示第2张幻灯片)
师:草地上来了一些小动物,谁能把这幅图也像刚才那样,用完整的话描述出来?
生:草地上原来有1只羊,又来了2只羊,一共有3只羊。
3.(出示第3张幻灯片)
师:谁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来到了停车场,请你把这幅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出来。
生:停车场原来有3辆汽车,又开来了2辆,现在一共有5辆。
师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是很多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共有多少。(板书:一共有多少)。
二、讲授新课,认识加法。
1.师:老师现在换一种形式,你们仔细观察。(师右手先拿出3枝铅笔,左手再拿出2枝铅笔)
师:老师先……,又……,一共……(边说边做动作)。谁能像刚才那样说一说?
生:老师先拿出3枝铅笔,又拿出了2枝铅笔,一共有5枝铅笔。(说得非常完整)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图意了,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请仔细听要求,你能把最后那句话变成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吗?
生:老师先拿出3枝铅笔,又拿出了2枝铅笔,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师:老师找一位听得最认真的同学重复一下。谁还能声音洪亮的再说一遍?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5枝铅笔,也像老师这个样子,一起说一说。说完后把笔放回桌角。
2.师:那么到底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呢?我们现在用圆片代替铅笔来摆一摆,老师用一个圆片代表一枝铅笔,老师先摆先拿出来的铅笔,应该摆几个?
师:老师接着再摆又拿出来的铅笔,应该摆几个?
师:现在看着黑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圆片?也就是说,一共有5枝铅笔。
师:你能不能试着列一个算式?
生:3+2=5。(板书)
师:这个算式里面的“3”表示什么? 生:“3”表示3枝铅笔。
师:“2”又表示什么? 生:“2”表示2枝铅笔。
师:那么“5”呢? 生:“5”表示5枝铅笔。
师: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从这个算式中发现了哪些符号?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等号,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加号。(板书:加号)
师:“+”的这一横和“=”都要用直尺来画。
师:你们会不会读这个算式?老师找一位同学试着来读一下。
师:对了,这个算式就读作3加2等于5。(板书:读作:3加2等于5)。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男生读 女生读 一起读
师:看来要算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就是把原来的3枝铅笔和现在的2枝铅笔合起来。(动作)
3.出示幻灯片(熊猫)。
师:图上的动物是什么呀?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像刚才那样说一句话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图中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一共有几只熊猫?
师:那么到底有几只熊猫呢?我们用圆片代替熊猫来摆一摆,老师找一个人上黑板来摆。
提要求:边摆边说,我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黑板上的人先说,再找2个人说。
师:你能不能直接列出一个算式呢?
师:把这个算式写在你们的生字本上。
师小结:刚才这些问题都是用加法计算的,当两部分在一起算一共有多少的时候,就要用加法计算。
三、动手操作,摆一摆。
1.师:大家现在一起来看这幅图,你们自己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现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算式?
收圆片。
2.师:大家看这幅图,我们现在不摆圆片,能不能看图直接列出一个算式?
3.师:那这幅图呢,老师看谁的反应快,一眼就能看出来算式。
打开课本24页,完成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师:我们现在坐着公共汽车回到生活中去看一看。
(师放音乐,生站起来边拍手边唱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生活中的几个问题能用加法计算吗?(出示第1张)这个能用加法计算吗?你能不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算式?
师:(出示第2张)这个能用加法计算吗?谁能直接说出算式?
师:(出示第3张)怎么列式?
师:(出示第4张)谁能根据这幅图直接列出一个算式?
师:(出示第5张)请你看图直接说出一个算式。
2.师: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发现这两幅图都是用1+4=5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在第1幅图,1+4表示什么?在第2幅图中,1+4又表示什么呢?
师:1既可以表示1朵黄花,也可以表示1个小朋友,4既可以表示4朵红花,也可以表示4个小朋友。
师:生活中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的事物有很多,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1+4=5”来表示?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可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在教室里找一找。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用手指课题)
生:一共有多少。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加法。
师:我们知道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六、布置作业。
师:思考题:你能写出所有得数是5的算式吗?
七、板书设计。
请到这里下载:一共多少枝铅笔(课件+教案)/又名: 《一共有多少》
链接: :pan.baidu./s/1o6OUmwU 密码: qucu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课件北师大小学相关信息,
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最直接的是问你的班主任。
祝你好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课件解答:
1、找到百度文库
2、输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课件
3、点击搜索
4、找到你喜欢的文档
5、点击下载
6、保存
7、ok
发不了链接自己百度 儿讯网
每日更新上千个资料。资料包含小学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课件、试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资料还可以在服务中心发布需求,网站将通过其它渠道帮助你寻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共有多少的课件
一般有多少课时就有多少课件,
课件一般多于课时数。
一共有48个左右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免费课件null 一年级上册数学ppt 一年级上册语文ppt 一年级上册英语ppt 初一上册数学ppt 八年级上册物理ppt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英语ppt 七年级上册英语ppt 七年级上册数学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共有多少》PPT。
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反思
一、一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1、认数:认识1-20以内的数。
2、算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认识位置:前、后、左、右、中间。
4、认识钟表。
5、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二、一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1、算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认识人民币。
3、分类与整理。
4、找规律。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学习的是“9+几”的进位加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9+几”的知识还是后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乃至多位数加法运算的奠基石,学生将第一次接触“凑十”这种计算方法,对他们来说要理解掌握是一个大挑战。在学生运算能力发展过程中,或者说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几”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不好掌握。我认为本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与运用。有的孩子宁可去掰手指一个一个地数数也不用这个方法。归根结底一是孩子没有体会到“凑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二是对进位加法的算理不理解,造成了认知盲区。才会觉得没有掰手指直观方便。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本着以“理”服人的目标从两方面入手展开教学。即:首先让孩子体会“凑十”的优势;然后再在探究算理上下功夫,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在后续练习中自觉应用,提升运算能力。
一、巧设情境,感知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体会“凑十”的方便性和必要性,我们的情境设计从复习准备的口算题目开始。以往的教学中往往会在复习阶段设计拆分数(把1个一位数拆分成1和几)和连加(9加1再加1个一位数)的练习。但我们以为这样的练习看似为后续学习计算方法做好了铺垫,但这种方法很可能在学生探究9加几算法时,人为地把他们推进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 ,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路,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细细想来9加几的算法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即:将9加几转化成10加一个数。所以我们设计复习题时,只复习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其次,我们在探究新知前还安排了一个“取铅笔”的活动,即给学生提供10支一袋和零散的铅笔,要求他们取出十几支铅笔。并重点交流取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知、体会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为后续的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做准备。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更多地是要在数学活动中自己理解、感悟、发展,内化。所以,我们在算法探究环节就先充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出现了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画数线等多种多样方法。
这个环节我们给了学生更多的信任,坚持只做观察者,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算法多样是对学生思维的“放”,课上到这里还要有一个“收”的重要环节,即:对比算法,小结计算规律,再认识“凑十”。
一年级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比较粗浅,他们往往更关注自主探究的过程,不善于倾听他人,很少对比思考自己与他人方法的异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学生汇报算法后,设计了一个整理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本课的教学告诉我们: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的培养。由此我们想到如果在对比观察小结计算规律的环节,对9+几的算式做个结构化的展示,会让计算规律更明晰,同时还能渗透有条理思维习惯的养成。这样的课堂更具思维含量,对学生的发展就更有意义。
本文来自作者[映凝]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B0%8F%E5%AD%A6%E4%B8%80%E5%B9%B4%E7%BA%A7%E6%95%B0%E5%AD%A6%E4%BC%98%E8%B4%A8%E8%AF%BE%E5%B1%95%E7%A4%BA%E4%B8%8A%E5%86%8C%E3%80%8A%E4%B8%80%E5%85%B1%E6%9C%89%E5%A4%9A%E5%B0%91%E3%80%8B%E5%8C%97%E5%B8%88%E5%A4%A7%E7%89%88_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映凝”!
希望本篇文章《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小学一年级数学优质课展示上册《一共有多少》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认识加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