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材2019年9月已全面推广使用,谈及新教材的亮点,很多教师都会提到整本书的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呈现出课程化的趋势,既是响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的有效举措,也是符合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具体途径,但囿于教师自身阅读量、重视程度、教学水平等限制,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在县乡级学校开展得并不顺利。现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几点策略。
一、阅读前,激发兴趣。
阅读期待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阅读前教师采取系列措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投入阅读的良好基础。
(一)阅读封皮、目录,引发预测。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开始对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读读童话故事”,并列出书单——《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提示学生“看到这些书名,你想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怎样的奇遇吗?先猜猜看,再打开童话故事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接着又通过泡泡语提示学生“每次拿到书,我都要看看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这样的要求是符合初学读书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因此,指导学生阅读封皮、目录,引发预测是开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
以《一只想飞的猫》为例,导读课上我通过投影将封皮投射在大屏上,让学生去发现:“从封皮上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呢?”鲜明的图画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马上开始了他们的发现之旅,有的找出书名,有的找出作者、出版社,有的发现这是一本“美绘注音版”的书,还有的发现封面上的图画是和故事内容相关联的,在学生找出关键信息的同时,我顺势介绍了作者陈伯吹,激发学生对作者的仰慕之情,并借助图画引发预测:“我们来猜猜看,书中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书名和图画激发了学生预测的热情,同时也降低了预测的难度。预测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正是千奇百怪的猜想,调动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快快走进故事的期待。
每个人对某本书的阅读期待,触发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出于对作者的喜爱,有的是出于对书名的好奇,还有的是源于有趣的故事情节。此外,不同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兴趣触发点,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在阅读前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成功开启一本书阅读的基础。
(二)精彩篇目先行阅读,激发期待。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件时间花在课外,功夫下在课内的事,课堂上教师的有效引导能给学生阅读带去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列那狐的故事》为例,这本书讲了一只名叫列那的狐狸的一系列故事,故事构思奇妙、想象大胆,体现了列那的聪明。这本书的精彩不在封皮和书名,而在于故事。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狐狸分奶酪》《狐假虎威》两篇故事,学完之后,我问学生:“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的说聪明,有的说狡猾,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我问:“你们想读到
本文来自作者[友菱]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5%B0%8F%E5%AD%A6%E6%95%B4%E6%9C%AC%E4%B9%A6%E9%98%85%E8%AF%BB%E7%9A%84%E7%AD%96%E7%95%A5%E6%8E%A2%E7%A9%B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友菱”!
希望本篇文章《小学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探究》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部编本教材2019年9月已全面推广使用,谈及新教材的亮点,很多教师都会提到整本书的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呈现出课程化的趋势,既是响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九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