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个人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首先,讲讲什么是“证悟”。证悟又叫体悟,是指切身体会到、感受到。比如,当宇航员漂浮在太空中时,就无所谓“上”与“下”这一对差别概念(名相),对“上”与“下”的感受不再象地面上的人那样执着。对于宇航员来说,他们体悟或者说证悟到了这种无所谓上下的境界。而我们普通人只能通过电视播放来看到这种境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解悟”到了这种境界。我们只是了解或者说知道了这么一回事,但没有切身体会或体悟到。
某次,个人理解,“愣然 明然 恍恍惚惚”这是指清净的、平等一如的、消除了所有差别的境界开始向混浊的、二元区别对待的境界迸发时的景像。
最后,我只是初学佛者,以上都是自己粗浅的见解,远远谈不上解悟,而且肯定有误解之处,因为唯有证悟了,才能真正明白一切。
另外,学佛的目的在于求得解脱,将自己从二元的、区别对待的境界中解脱出来,回归到清净的、平等一如的境界中去,在那样的境界中,我们将得到永恒的快乐。而佛教并不是提供给我们作研究的学问,而是实实在在指导我们去实践真理、走向永恒的安乐的学问。
南无阿(a)弥陀佛,祝君快乐!
佛教的觉悟是什么
其实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于觉悟与不觉悟。所以慧能才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
何为觉悟?觉悟分好几个层次。比如小乘的觉悟,只是破烦恼障与解脱生死轮回,而大乘的觉悟,除了解脱生死轮回,还要见法界的实相。即使是菩萨的境界,也分为52个阶位。佛是最高的觉悟境界,在佛法中叫做:无上正等正觉。而阿罗汉的觉悟叫:正觉。菩萨的觉悟叫:正等正觉。
觉悟,即开悟智慧,也就是对世间种种现象,真理的透彻了解,不为迷茫,非常自在、笃定、镇定、有方向感、开启真智。谓领悟佛教的真理,以此指开悟的人,与执迷不悟者相反。觉悟是智慧的来源,我们人类最缺少的,最缺乏的就是智慧。释迦牟尼佛是觉悟者,彻底觉悟了的人,我们人是还没有觉悟的佛,是未来佛。我们人和佛的区别在于觉悟与不觉悟,在于有智慧和没智慧。人类是愚痴的人,佛是彻底觉悟的人,他有智慧,而且是大智慧。
佛陀之所以能够成为觉悟者,能够亲证趣向解脱的真理,也正是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学习而来。佛在悟道之后的四十多年之间,将他所觉悟的佛法传授给苦难之中的众生。当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他内心看到的世界就是佛国净土。看到的众生是平等的,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是佛。这并不是佛在说谎或是在自我陶醉,因为佛陀的确已知一切众生都具有佛的智慧、佛的本性,只是众生自己尚未觉悟,乃是还没有醒来的佛。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多年的法,就是希望我们发觉自己本具的佛性。
颠沛于残酷现实之中的人,要学会通过佛法觉悟内心,以减轻人生的种种痛苦。唯有看破放下,才能自在;唯有解开心结,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以此放下解脱,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而达慈悲平等,清净超然的境界。
本文来自作者[访岚]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6%80%8E%E4%B9%88%E7%90%86%E8%A7%A3%20%E6%84%A3%E7%84%B6%20%E6%98%8E%E7%84%B6%20%E6%81%8D%E6%81%8D%E6%83%9A%E6%83%9A%20%E4%BD%9B%E6%95%99%20%E8%AF%81%E6%82%9F.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访岚”!
希望本篇文章《怎么理解 愣然 明然 恍恍惚惚 佛教 证悟》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谈谈个人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首先,讲讲什么是“证悟”。证悟又叫体悟,是指切身体会到、感受到。比如,当宇航员漂浮在太空中时,就无所谓“上”与“下”这一对差别概念(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