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实录》等官方书籍档案的记载,乾隆皇帝弘历的父亲是雍正帝胤G,母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但是,很早以来,尤其是清亡之后的一段时间,野史、文人评述和民间传说,不少是说乾隆并非雍正帝妃的儿子,而是 *** 汉女之子。最为流行的一种传说是说,弘历是汉官陈阁老陈世倌的儿子。
陈世倌是浙江海宁人,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与雍亲王家常有来往。有一年,雍亲王的福晋和陈阁老的夫人在同一天生下了孩子,雍亲王让陈阁老家把夫人生的男孩抱进王府看看。陈家把男孩送去,当天王府把孩子送出来,陈阁老回到家中一看,自己原来的那个男孩已经变成了女孩,陈阁老知道事关身家性命,不敢声张。那个抱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弘历即位为帝以后,知道了真相,便六下江南,探望亲生父母,并且六次南巡之时,有四次住在陈阁老家的安澜园,以便和父母相聚。
这个传说虽然最为流行,但是毕竟不是事实,至少有四个无法解答的疑问。疑问之一,陈世倌曾不止一次地遭到乾隆帝谴责和处罚。陈世倌为人廉俭纯笃,每在皇帝面前谈及民间水旱疾苦,必反复陈述,甚至流泪泣诉,乾隆深受感动,说:陈世倌又来为百姓哭矣。因《平安春信图》此图存在二说:一是画面中为雍正、乾隆父子,二是反映乾隆皇帝不同时期的形象。
而加以信任和提升。雍正五年陈世倌以督修水利工程迟误被革职,在家闲居 *** ,乾隆即位后委任其为左副都御史,后历任仓场侍郎、户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乾隆六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升迁不为不快,但一旦有违上意,则予严惩。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云南巡抚图尔炳阿疏参赵州知州樊广德亏空。按照定例,巡抚参劾属员,应由总督审拟,而内阁却错误地拟为由巡抚审拟。乾隆发现其误,即予痛斥,命将大学士陈世倌、史贻直交部严查议奏。部议应革职。乾隆降旨批示说:陈世倌自补授大学士以来,无参赞之能,多卑琐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著照部议革职。随即他又就陈世倌的卑琐之节加以具体化,下谕说:朕前谓陈世倌多卑琐之节,并非泛论。例如,陈系浙江人,乃伊因与孔府有交往,便于山东兖州私置田产,冀分其余润,此岂大臣所为?谕命山东巡抚,不准陈世倌居住兖州。按常理说,既为人之子,岂能骂父亲多卑琐之节,而且具体引例为证,还谕命革其官职不准住居兖州。自诩以孝治天下的乾隆帝,怎能如此斥责亲生父亲,还要罢其官职?
疑问之二,所谓乾隆南巡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四次皆住陈家,可是,陈世倌自十六年蒙恩复官以后,二十二年便以老病奏准解任养老,二十三年二月陛辞,还未成行,于四月病故。而乾隆于十六年一下江南,二十二年再下江南,都没有到海宁,雍正皇帝朝服像第三次南巡起,到六下江南,才去到海宁,视察海塘工程,并住在陈世倌家的隅园,这时陈已故去。乾隆之住陈府,并将隅园赐名为安澜园,显然是为了修建海塘,防御海潮侵袭。
疑问之三,雍亲王如果要抱养别人之子为己子,并且是抱养 *** 之子,这严重违犯了满汉不能过继的法令,更是混淆天潢贵胄的大罪,一旦被争夺皇位的政敌发现,雍亲王便会削爵下狱,永世不能翻身。心思细密疑心特重的雍亲王,他会行此冒天下大不韪之事吗?疑问之四,退一万步说,雍亲王即使胆比天大,敢于做出这等危险万分的事,可是,有这个必要吗?除非他是断子绝孙,并且不能生育,要不然,他绝对不会这样行事的。可是,雍亲王并非断子绝孙之人,此时他才34岁,已有了3个王子,虽然其中两个王子已早殇,但第三个王子弘时已经8岁,并且弘历生下之日,还有一个已经怀孕六七个月的王妃,在这样条件下,雍亲王怎会抱养 *** 之子为自己的儿子呢?可见,弘历是陈阁老之子的传说,是无法成立的,不是事实。
另一种说法是,弘历是雍亲王胤G的儿子,可是却非钮祜禄氏所生,弘历的生母不是满人,而是汉女。这种说法说,雍亲王在热河打猎时,射中一头梅花鹿,雍亲王喝了鹿血后 *** 中烧,难以忍耐,附近又无王妃妾媵(yìn溃,就抓住山庄中的一个 *** 女子上了床,后来这个汉女生下了弘历。这个故事虽然生动,但一则这是野史所云,传说所述,并且这些野史、传说还是清亡以后形成出来的。既是时间很晚的野史、传说,如果找不出早年的文献碑刻档案等等可靠的史料予以佐证,是不能当作事实来对待的,难以令人信服。再则,避暑山庄乃天子所居,规画之密,守御之严,禁令之多,山庄之内及其周围,岂容民女进入?更不可能让民女在此长期居住,耕田过活,这个汉女从何而来?还有一些传说,也与此类似,时间晚,破绽多,难以相信。
不过,有几条史料,对于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的记述,不尽一致。《玉牒》载:乾隆为孝圣太后打造的金发塔世宗宪皇帝(雍正帝)第四子高宗纯皇帝(乾隆帝),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于雍和宫。《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遵太后圣母谕旨:侧福晋年氏封为贵妃,侧福晋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该部知道。成书于乾隆六年的《清世宗实录》卷四却在熹妃的记述上有了差异。它写道:甲子(二月十四日),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成书于乾隆十七年的《永宪录》卷二,对熹妃的记述与《谕旨汇编》基本相同,时间却有差异。它写道:
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为什么《汉文谕旨》把受封熹妃的人写为格格钱氏,而《清世宗实录》却写为格格钮祜禄氏,《玉牒》也写为乾隆之母钮祜禄氏?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综上所述,虽然一些野史、传说与某些近人的评述,给乾隆帝弘历找了另外的人当作他的生父生母,但都无确凿可靠的史料为证,难以令人信服。所以,我认为还是《清实录》等官方文书档案的记载,是符合实际的,乾隆帝弘历的亲生父亲是雍正帝胤G,亲生母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
精华知识好评率:0% 乾隆的生母有四种传说,一种是海宁陈家的儿子,一种是热河,就是承德城里面一个女人混到宫里面,混到王府,是承德的一个女孩子混到选秀女到了雍王府生了乾隆。第三个就是说承德一个叫做李佳氏这么一个女孩子生的乾隆,第四个说法,这个女孩是个南方人,不是北方人,到了北方,到了承德,后来生下乾隆,就是关于乾隆生母至少有那么四种传说,第一种是传说了,就是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这个传说很早,在清朝中期就有了,这个陈家在清代出过三个宰相,顺治朝出过一个宰相陈之遴,康熙朝出过一个宰相,雍正朝出过一个,说乾隆的父亲,海宁这个陈家,就是陈世倌传说是这样。金庸先生他是浙江海宁人,他写了个小说《书剑恩仇录》,把这个传说故事写到小说里头,加以渲染,所以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孟森先生他写了个考据文章,叫《海宁陈家》,他考证乾隆南巡,不是说去看他的生身父母吗?他考证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没有到海宁,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也没到海宁,第三次下江南的时候,住在海宁,这个时候陈世倌已经故去了,所以说乾隆下江南为了看他生身父母那肯定是不对了。乾隆下江南到了海宁住在陈家的一个园子里边,这个园子呢过去叫“隅园”,因为在城的一个角落,乾隆住在那个地方之后,改名字了,改叫“安澜园”,因为乾隆到那儿去,主要是为了浙江海塘工程,所以他改名叫“安澜园”,那说明第三、第四次乾隆住在这个地方,是为了浙江海塘工程,不是为了看望他生身的父母。这个传说是越说越玄,说陈家和雍正同年同月同日生了两个孩子,陈家是个男孩子,雍正家是个女孩子,雍正要那个孩子看,看了之后还的时候就调包了,陈家送去的是个胖小子,领回去的时候就是个小丫头,这一调包,女孩子变成男孩子了,那么这个男孩子就是乾隆。这是这个传说,经过考证,这件事情子虚乌有,纯属编造,这是第一个传说。第二个传说,就是清末有一个人叫王闿运,是著名的学者、作家,影响很大。他在书里边讲了个故事,他说乾隆的母亲娘家是在承德,家里头穷,雇不起仆人,七八岁的时候,跟着家里人到了市面上卖酒,卖浆,卖饭食,开个小饭铺,因为她很热情,经营比较好,所以生意就比较红火,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她就到了北京,正好赶上选秀女,她混到里头就参加选秀女了,结果就被选上了,分到雍正的王府,做了雍正王府的粗使的丫头。恰好雍正病了,病得很厉害,她就日夜伺候,几个月之后雍正就好了,好了之后嘛,就和这个丫头住在一起,后来怀了孕,生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乾隆,这是王闿运这个书里讲的故事。别人也接着说,有个人叫张采田,也叫张尔田,他写本书叫《清列朝后妃传稿》,他引了一个人叫英和,英和有本书叫《恩福堂笔记》,进一步的说说这很值得注意,后来清朝的遗老金梁等人写书写文章,就说这个绝对不可能,按照清宫的则例选择秀女是很严格的,不可能承德过来这么一个女孩子混到里头就选了秀女了,所以这个故事学者们认为也是编造的故事,没有这种可能。我再说一下这个第三种说法,就是冒鹤亭做过热河都统幕僚,他这儿传出一个传说,就是乾隆的母亲是热河行宫的一个宫女,叫李佳氏,台湾有个学者叫庄练,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人叫高阳,他们都赞同这个说法,并且说考证说,这个李佳氏名字叫李金桂,名字都考证出来了,他们相信这种说法。第四种说法就是民国年间做过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他听着老宫役,在宫廷服过役的这么一个人,他听老宫役跟他讲了一个事情,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胡适,胡适把这个故事又记到书里面,这故事说什么呢?就是说江南有一个人,这家有个女孩子,到了承德,这女孩子名字叫“傻大姐”,后来这个女孩子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乾隆。胡适把它收进了《胡适之日记》里,这样就传开了。所以乾隆的生母有四种传说,一种是海宁陈家的儿子,一种是热河,就是承德城里面一个女人混到宫里面,混到王府,是承德的一个女孩子混到选秀女到了雍王府生了乾隆。第三个就是说承德一个叫做李佳氏这么一个女孩子生的乾隆,第四个说法,这个女孩是个南方人,不是北方人,到了北方,到了承德,后来生下乾隆,就是关于乾隆生母至少有那么四种传说。现在可以正经地说,这四种传说都是传说,都不是历史真实,有的电视剧、小说把这个事情渲染得很厉害,为了这件事情有一部分满族的同胞很有意见,很不满意,所以这些都是传说,我上面讲这四种都是传说,不是历史。那你这样一说,乾隆生母就不存在疑案了,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我们值得研究,一条是文献记载,一条是档案记载。我先说这个文献记载,清朝有一个人叫萧奭,他写了一本书叫《永宪录》。萧奭他写《永宪录》的时候,最后的时间是乾隆十七年,就是乾隆初期这个书就写好了。这个书里头说雍正元年有一件事情,他说,“雍正元年册封那拉氏为皇后,又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最近有的学者在清宫雍正的档案里查到了一条材料,就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条档案,这个档案说,雍正封侧福晋钱氏为熹妃,那雍正档案的这个熹妃和萧奭《永宪录》的那个熹妃应当是一个人。雍正故去之后,乾隆修《雍正实录》,《雍正实录》怎么记载这个事情?说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这个没有分歧,封侧福晋李佳氏为齐妃,这个也没有大的分歧,第三个分歧就来了,封侧福晋钮祜鲁氏为熹妃,这个熹妃在萧奭的《永宪录》里面是姓钱,钱氏,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的时候还姓钱,到《雍正实录》里面这个熹妃就不姓钱了,就姓钮祜鲁氏。现在正史的记载,乾隆的母亲钮祜鲁氏不是钱氏。正史这样记载的:原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就是乾隆的母亲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那凌柱姓什么呢?姓钮祜鲁,这里面还是有个疑案的,那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的时候,这个时候雍正没有秘密立储,八月份雍正才秘密立储,立乾隆为皇太子,到乾隆修《雍正实录》时候,这时候他已经是皇帝了,那么他母亲姓什么呢?姓钱还是姓钮祜鲁氏?姓钱可能是个汉姓,姓钮祜鲁氏肯定是个满姓。那么这个熹妃就是乾隆的生母,这个熹妃,是姓钱还是姓钮祜鲁氏?这是一个历史的疑案。这个疑案很重要,大家知道在清末民初有一股反满的风潮,乾隆的母亲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在当时来说就变成了一个民族问题,一个政治问题了。很多人可以拿这个事情做文章,所以沸沸扬扬引起各个方面的注意,出现了那么多的传说和野史,今天正史的记载就按照《雍正实录》的记载,乾隆的生母就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姓钮祜鲁氏,这是正史里的记载和萧奭《永宪录》的记载,和雍正元年那条档案的记载,姓氏上有差异,需要研究,这就是乾隆生母的疑案。
本文来自作者[仁殿洁]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6%8F%AD%E7%A7%98%EF%BC%9A%E4%B9%BE%E9%9A%86%E7%9A%87%E5%B8%9D%E4%BA%B2%E7%94%9F%E6%AF%8D%E4%BA%B2%E7%9C%9F%E7%9A%84%E6%98%AF%E6%B0%91%E9%97%B4%E4%BD%8E%E8%B4%B1%E6%B1%89%E5%A5%B3%E5%90%97%EF%BC%9F.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仁殿洁”!
希望本篇文章《揭秘:乾隆皇帝亲生母亲真的是民间低贱汉女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根据《清实录》等官方书籍档案的记载,乾隆皇帝弘历的父亲是雍正帝胤G,母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但是,很早以来,尤其是清亡之后的一段时间,野史、文人评述和民间传说,不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