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农”耕海——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 新中国成立前,曾呈奎只身一人对全国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荒无人烟的海滩和神秘莫测的海底采集了无数海藻标本,这些标本成为中国最早的海藻资料。曾呈奎与助手采取海带夏苗人工低温培育法,在灯光照明的冰箱中成功地培育出了海带夏苗,并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天,秋天将苗下海养殖,一举成功。 从此,海带“种苗”进入了大量生产的阶段,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30%-50%,还改善了劳动条件。养殖海带如同种庄稼,要靠肥当家。曾呈奎提出的陶罐渗漏施肥法,对海带生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自从有了夏苗,海带就可能南移,曾呈奎亲自组织指导进行了海带南移试验,又一举获得成功。 在曾呈奎的不懈努力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年产海带产品25万吨,占全世界年产量的80%,成为世界上头号海带养殖生产大国。曾呈奎在成功之后并没有停住脚步,他继续深入研究,于50年代初得出结论:壳斑藻晚秋生成的壳孢子,萌发为幼体后长成叶状体紫菜。由此,他弄清了紫菜的全部生活史。进而,他在实验室内证实了秋季海面上出现有大量的孢子是壳孢子,这正是养殖紫菜需要的孢子,这样,依靠大自然恩赐“种子”的历史从此宣告结束。曾呈奎又给人们的饭桌上添了一道美味——紫菜,“壳孢子”一词由曾呈奎定名,国际藻类学界也普遍承认,并一直沿用了下来。从50年代末开始,这一成果在沿海推广,使得人工栽培紫菜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紫菜年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三,而这一切成就都与曾呈奎的努力和艰辛分不开。
草履虫是单细胞原生动物,通过细胞膜就能和水中的溶解氧交换氧气。
大草履虫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原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纤毛纲。它生活在淡水中,一般的池沼、小河沟中都可以采集到。
大草履虫的身体呈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外形很象一只倒放着的草鞋,所以被叫做草履虫。它的全身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从身体的前端开始,有一道沟斜着伸向身体的中部,在沟的后端有口,所以被称为口沟。口沟里有一个胞口,下面连着胞咽。当它游泳的时候,全身的纤毛都会有节奏地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的纤毛较长,摆动有力,所以草履虫的身体就会旋转着前进。
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物后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大草履虫的细胞质里有细胞核,是它生命的中枢,通常为一个大核,一个小核,也有两个或多个小核的。它的生殖过程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形式。有趣的是,细胞核每天以24小时的周期变化着:中午12时的体积最小,以后逐渐增大,到午夜24时体积变得最大。
科学家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在白昼正常情况时,大草履虫通过接触和交换体内物质进行交配,交配节律受白光的影响。如果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草履虫,则可以改变它的交配节律,从不同的时间开始新的周期。如果将其放在长期暗黑的环境中,这种生物钟就会失去作用,使它随便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交配。但是只要再放到阳光下,仅仅经过很短的时间,它们就会自动校正生物钟,又在正常的时间内进行交配了。
大草履虫因为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因此一般用它作为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多年来,遗传学科学家已经用它研究了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和细胞核在遗传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类型的转变等,取得了不少科学成果。随着科学的发展,还发现了它在医学方面的许多重要价值,例如用它的水溶性提取物,可以较准确地诊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和乳腺癌等疾病。
本文来自作者[猫巷少女倩语]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6%B1%82%E5%B0%8F%E5%AD%A6%E4%BA%8C%E5%B9%B4%E7%BA%A7%E7%A7%91%E6%99%AE%E7%9F%A5%E8%AF%86%E6%95%85%E4%BA%8B.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猫巷少女倩语”!
希望本篇文章《求小学二年级科普知识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泽农”耕海——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 新中国成立前,曾呈奎只身一人对全国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荒无人烟的海滩和神秘莫测的海底采集了无数海藻标本,这些标本成为中国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