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此句出自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还形象生动的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作者简介:曾几,生于1085年,死于1166年,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主要作品有《赠空上人》《南山除夜》《三衢道中》等。
拓展:
一年级描写夏天的古诗有《纳凉》、《夏夜追凉》、《夏意》、《小池》、《山亭夏日》、《三衢道中》等。
1、《纳凉》宋朝秦观: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译文: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寂寂明月夜,船上的笛声在耳边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2、《夏夜追凉》宋朝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译文: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3、《夏意》宋朝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译文: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4、《小池》宋朝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5、《山亭夏日》唐代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意思是:山上的绿荫浓密,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丝毫不逊色,深林里传来四五声黄鹂的鸣叫,更增添了些幽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自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抒发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本文来自作者[冯秀玲]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6%B7%BB%E5%BE%97%E9%BB%84%E9%B9%82%E5%9B%9B%E4%BA%94%E5%A3%B0%E5%89%8D%E9%9D%A2%E4%B8%80%E5%8F%A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冯秀玲”!
希望本篇文章《添得黄鹂四五声前面一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此句出自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赏析: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