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蚂蚁观察日记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蚂蚁洞,它就在爷爷奶奶家旁边的墙角下.
我抓住了一只蚂蚁,它是由三个小“芝麻”组成的。头和肚子是黑色的,像两粒圆鼓鼓的芝麻,中间是黄褐色的,像是一粒瘪了的芝麻。
蚂蚁的身体大约有0.5厘米长,它的身体像上了一层漆一样亮亮的。
蚂蚁脑袋上有两根触角,经常轻轻地摇动。蚂蚁的嘴像一把小小的老虎钳子,一张一合地。
蚂蚁的腿细细长长的,一共有六条,它的腿和身子一样也是经褐色的,因为很长,所以跑起来十分快。
我把一小块肉放在蚂蚁洞旁,一只蚂蚁发现了肉,它碰了碰肉,又退了回去,等了一下,它又过来碰了碰肉,又退回去,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这时又来了三只蚂蚁,它们也到了肉旁,其中有一只蚂蚁回洞里去了,不大会儿,又有几只蚂蚁排着队从洞里直接来到肉旁,接着蚂蚁越来越多了。
我一个小时后再来观察时发现:那些蚂蚁把肉运到了洞门口,肉上面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蚂蚁。
我把水洒在蚂蚁洞口,洞口本来是有一堆细土的,现在被弄湿、冲散了。然后我看见出来了许多蚂蚁,它们不断地从洞里推出泥巴来,不久洞就通了,蚂蚁又可以随便从洞口进进出出了。 通过这次观察,我觉得蚂蚁是团结、勤劳、不怕困难的动物。
养蚕成长观察日记
今天,那条不会动弹的蚁蚕还是没有丝毫动静,用叶片轻轻一扫,竟滚出很远。它的身体其实早已经僵硬了,只是我不愿接受事实而已,今天我算是为它宣布正式死亡,但是还将它保存在蚕盒里一天,明天再扔吧。同时还宣布一条蚁蚕失踪,因为我找不到它的踪迹。还有一条看起来也不行了,不过这条,我更愿意理解为要蜕皮了。
其余的四条小蚕依然在不停地挪动着,好象不知疲倦似的。餐巾纸上还留下了它们的不少粪便。这些粪便呈纯黑色,比沙子小得多,轻轻一吹,这些小颗粒竟跑得无影无踪。
为了观察,我时常打开蚕盒,用放大镜仔细照着,不知道它们对这种举动是不是感到惧怕,惧怕到什么程度?这几天气温都太低(对于它们的生活来说),而且周围声音嘈杂,时而有强烈的灯光照射着,我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对于它们来说,现在已经是明星了,我们倒更像港片里的狗仔队,不停地骚扰着,不停地探求它们的秘密。
今天那三条二龄蚕已有6毫米了,头部呈黑色,较小,不容易观察到更多的细节特征。胸部比头部和腹部大,也比较长,三对钩爪就长在这里。腹部有七节,长短差不多,四对腹足就长于此,具体长在哪几节上,有待于明天的进一步观察。
这些小蚕既然已经排泄了,当然也就在进食了,这从蚕叶上可以得到一点结论。但是蚕叶并没有我想象的被啃食许多,叶边也少有被啃食过的那种缺口。许是蚕儿的胃口小,吃不了更多的桑叶。我持续观察5分钟,三条蚕不停地从桑叶的背面爬到正面,又从正面爬到反面。偶尔停留在叶子的边缘,并不开口,却又扭头前行。大蚕们把不停地进食当作自己的工作,然而这些小蚕们却把主要时间花在了嬉戏、玩乐上,我联想到小猫小狗乃至小孩子,他们不都是这样吗?难道这天性在小蚕上也同样存在吗?蚕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个把月,它们利用这短暂的几天来享受童年的快乐,也是我们乐于接受的。
小鹅
刚出壳的小鹅儿一身水淋淋的,毛色不算好看,但是红红的小脚激起了我的兴趣。 第二天,我把这些小家伙放出来喂食。它们的毛已经干了,金黄柔美,尽管它们脚还软,站不起来,但是一个个都很活泼,放下地就一扑一扑地,像在摔跤,真逗! 小鹅儿睡觉的时候,小颈缩短了,那脑袋就像用绒沾在上面的。它们很容易醒,轻轻地脚步声,它们都会睁开眼睛看看,没有声响了,再睡。
十多天以后,我刚揭开遮鹅笼的罩子,它们就要争先恐后的出来,一个小鹅站在另一个小鹅身上一跳,居然跳出来了!它们的毛开始变白了,脚也不软了。一下子就跑到我脚前要吃的,我先放些饭在碟子里,手里拿着两大片菜叶,它们嘴在呷饭,眼睛却盯着我的菜叶。菜叶似乎比饭更好吃,一只小鹅索性蹦起来呷着,摔了一跤!引得我大笑起来。
这些小家伙很通人性,我一到家它们就跑到我的脚下转悠,亲热的很呐。我常常跟它们说话,有时它们还回答呢!所以,我把小鹅看成我的朋友。
猴子
我最喜欢猴子,它在动物中恐怕是最聪明的。当我们来到它们跟前时,一只猴子用明亮的眼睛盯着我们。它的长相很奇特:一个很小的鼻子向里凹着,一张凸起的小嘴发出‘吱吱’的叫声,浑身的毛不但亮而且黑里透黄。小耳朵竖着,两只小爪子不时挠着头皮,做出怪模样,使人发笑。我掏出一块面包丢给它,不料,它没有接,只是先用爪子试探了一下,又缩了回去,还用眼晴看看我。过了一会儿,它抓起面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后又用央求的目光看着我,伸出爪子向我要吃的,于是我又扔一块糖给它。它迅速地剥开糖纸,放入口中大嚼起来。
呵呵试着做吧!~
极地恐龙 阅读答案 急啊!!!!!
在沧海中,我是一粒沙。
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中。我既没有柔美的身段,也没有亮丽的双眸,但我有进取的心,有似水的梦怀,有崇高的理想,我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不愿随波逐流。在《未选择的路》中弗罗斯特曾写过:“**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只融于大众的我便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平凡人。我不愿去走别人庸俗的老路,去过跟别人同样庸俗的生活。在偷觑他人的同时,也否定了自己。
我,幽默宽容。我向来不喜欢看别人满面怒容的样子,我认为他人的笑才是天下最美的风景。所以每天,我都会变成一颗开心果,尽可能地给他们带去欢乐。“比大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使狭隘的胸怀容纳百川,所以对待别人的过失,我都付笑谈中。
我,要做自己。齐白石老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当流行泡沫小说时,我感觉那时在浪费时间,当流行网络游戏时,我感觉那是在虚度青春。要做自己,看清真实的我,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告诉自己:“我就是我,凭什么跟他一样?!”抛掉那些人为的浮华雕饰,亮出自己的王牌,追求自己的个性,做我自己,最好!
我,积极进取。小小的我是一粒沙,但不甘于落后,一生庸碌无为。我愿做生命的酋长,做一粒不朽的珍珠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渴望朝向艺术之塔,文化之巅,事业之厦,庆功之缘,不负这繁花似锦的时代,留一行扎实稳健的足迹,把美和爱洒向人间……
这就是我,风华正茂的我,意气风发的我。
这就是我,幽默宽容的我,不甘落后的我。
……………………………………………………………………
我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一副温文而雅的模样.对着穿衣镜一照,嘿!1.63米的个子,扎着个高马尾,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烁着光芒,圆圆的小脸蛋,甜甜地微笑着,露出玉米粒似的白牙齿,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我------一个初一年级的学生.
我的爱好广泛,我喜欢读书,听音乐,读英语.........,但是我最爱的还是看书.我渴望读遍天下所有的书籍,让丰富的知识充实头脑,给心灵镶上一道美丽的金边.梁山好汉行侠仗义使我懂得做人要正气凛然,不要唯唯诺诺;张海迪的经历使我懂得坦然面对不幸的遭遇,就回感到生活充满希望.
我性格开朗,直率.我对自己充满自信,多少次,我怀着100%的自信参加各种竞选,最终却迎来200%的失败.面对残酷的现实,我感到失望和伤心,因为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但是,我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我明白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自信地让失败来磨练我的意志."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我坚信,只要有不懈的努力,总会有一天回有真正属于我的喝彩.
我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是考上北京外国语学院,以后当一名外交官,为祖国献上我一点微薄之力.
这就是我,一个喜欢看书,一个充满自信,一个有着奋斗目标的小姑娘.
……………………………………………………………………
这就是我
这就是我!一个时而开朗时而羞涩的女孩!一个只要听到电视的任何踪迹,我都毫不犹豫的跟在它面前的女孩!
说起电视机,我就来劲,对于电视节目的情况,我是了如指掌!可就因为电视节目太诱人,导致了我走上了一条事事迟到的不归之路……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这天我早早的起床,做好了上学的充分准备,打算给老师一个好的印象,一切准备就绪,出发!刚刚踏出门一步,我那灵敏的雷达耳朵接受到一条重要消息,正向我汇报:“主人,主人,收到了一条重要消息,电视,电视,附近,附近。”(机器人的语气)大脑接受到这条消息,我马上去寻找目标,目标已找到,推开门,“哇,好漂亮啊!”我脱口而出,爸爸妈妈也没说什么,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早安中国栏目正在讲解着昨晚奥运会的闭幕式,“哇,好华丽呀!不愧是 奥运会的发源地。”我用羡慕的眼光望着电视,突然屏幕两边放起烟花,天空中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花”,然后我和爸爸就闲谈起奥运会来。
时间“滴答滴答”地从我眼前溜过,时针指向了6,爸爸望着我的书包说:“佳纯,你今天不会是要去上学吧?你惨了!”我才恍然大悟,望了望时钟,真得死惨了!我这下迟到了!我二话没说,三步做两步跑,跑到了公车临时停车站,用那颗焦急的心等待着那慢吞吞的公交车,唉,盼星星盼月亮,那辆公车终于来了,我那焦急的心已经不受我的控制了,连手脚也都不听话了,这个人可以说是变的迷迷糊糊了,我在车门跨了一大步,不好,我的脚捞到了门槛,我摔了个“狗吃屎”!面子丢了好大好大列,我都依稀听见有几个人捂着嘴巴在说:“啧啧,该咋妹子就有味拉(长沙话)!一大清早就翻了个跟头!”听了这些话,我不由的红了脸,今天到底碰的什么运呀,简直就是碰了个“狗屎运”!我坐到位上,忐忑不安的心情越加强烈,心想:“死电视机,坏电视机,干吗在这时害我迟到呢?我恨死你拉,我发誓我永远都不碰你拉,讨厌!”此时,我对电视是恨之入骨,巴不得世界没有电视机的存在;此时,我多么期盼车子能够开快点,让我那颗跳到喉咙眼的心赶快归队。
终于,那辆“淑女型”的公车终于抵达了终点!我松了口气,可那残忍的时间还是不等我,离到教室的时间已经超过了3分钟,我还是以小学阶段短跑飞人的速度一路跑到教室,到了教室门外,我一边喘着气一边做报告,回到座位,幸好老师后来没提起,我侥幸过了这一关!
事情过后,爸爸、妈妈都说不准我看电视,要不会成为带眼镜的电视迷了!事前,我虽然发誓不看电视,可一听到电视机的声音,我就会马不停蹄的看到电视机前。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心口不一”咯!
这就是我!一个看电视痴迷到忘记上学的女孩!但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会改过自新,适当的看电视,哦,对了,我叫林佳纯,我对我的名字是这样理解的:做森林中最佳的、最纯正的一棵高大的树!这也是我新学期的最大目标!
我找到了关于“极地恐龙”的一些资料,不知是否你想要的。
说到恐龙,你的头脑中很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身躯巨大的恐龙闲庭信步于闷热的沼泽或茂密的热带丛林。其实不然,寒冷的极地曾经也是恐龙繁衍生息的家园。
在南极,距离极点约644公里处,科学家在一座海拔3900米的山坡上发掘出了一些恐龙化石,它们属于一只冰脊龙。这是一种以肉食为生的恐龙,身长约6.7米,前额长着一块骨感的冠状突起,看上去就像一簇乱蓬蓬的毛发。
在地球的另一端——北极,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科学家也发掘出了大量的被叫做“埃德蒙顿龙”的鸭嘴龙类恐龙的化石。鸭嘴龙是暴龙的近亲,属于食草恐龙,身长约10米,长着鸭嘴般的扁鼻子,嘴里有数百颗异常锋利的牙齿。科学家把发现这些恐龙的地方称为“恐龙家族的墓地”。
事实上,科学家在澳大利亚、美国阿拉斯加州,甚至在南极大陆的山顶,都挖掘到了恐龙化石。这些发现证明,在恐龙时代,即使是在极度寒冷的极地,也仍然生活着一些种类的恐龙,科学家把这些特立独行的恐龙称为“极地恐龙”。
别样家园
今天的澳大利亚大约有1/3的区域处在热带地区,无论是冰还是雪,在澳大利亚南部地区几乎是看不到的。然而,科学家采集到的相关证据显示,距今大约1亿年前,这里却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事实上,这块大陆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发生了较大的位移,目前的位置比原先向北漂移了大约5100公里。由于当时的澳大利亚依偎在南极大陆的旁边,其气候情况可想而知。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时那片冰封的大陆竟然还是恐龙的家园。
在澳大利亚南部,一个名叫“恐龙梦之队”的极地恐龙发掘小组经过近20年的持续挖掘,已经发掘出至少15种恐龙的化石。其中,有一种名为“丽阿琳龙”的小型恐龙,身高不及成人的膝盖,以植物为食,成群生活在澳大利亚极地的森林中。还有一种小型食肉恐龙,名叫“提米姆斯龙”,身高约1.8米,外观与鸵鸟类似,两足行走。发掘小组还在这里发现了保存比较完整的兽脚亚目食肉恐龙的足迹。这种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1.15亿年前,脚掌长约36厘米,只有三个脚趾。从脚印的间距和大小推断,它们身高约3.6米,是已知食肉恐龙中体型最庞大的一种。
恐龙最初出现在距今大约2.2亿年前,当时地球上所有的大洲还没有分离,是一块超级大洲,叫做“泛古陆”。距今大约2亿年前,泛古陆逐渐解体,澳大利亚连同南极大陆一起,停在了南极的周边。科学家在南极发掘出的极地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1亿年前,当时澳大利亚南部仍然贴近南极,只是开始出现脱离南极大陆的微弱迹象。之后,澳大利亚才以接近我们手指甲生长的速度缓慢地向北漂移,最终到达今天的位置。
恐龙家族的全盛时期是在白垩纪前期。而在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南部平均每年有一个半月到四个半月的时间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在南极和北极地区,这种持续的黑暗甚至要持续半年。因此,上述区域的植物生长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旦阳光缺失,植物的生长就会随之减缓甚至停止,恐龙不得不面临食物短缺的窘况。那么,极地恐龙是如何在寒冷的极地生存下来的呢?
生存策略
我们已经知道,在寒冷的环境中,恒温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等,往往可以通过新陈代谢和神经肌肉的伸缩等产生足够的热能;而变温动物如爬行动物等,则必须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热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时看到蜥蜴在岩石上晒太阳的缘故。
生活在极地的恐龙又会怎么样呢?无论是哪一种恐龙,在寒冷的冬季降临时通常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煎熬着硬撑下去,要么干脆趁早躲开。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的丽阿琳龙,在极地漫长的冬季里,它们始终表现得活力十足。科学家发现,这种恐龙的眼睛很大。一般说来,所有善于奔跑的恐龙都长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不过,丽阿琳龙的眼睛可谓超级巨大,甚至可以说大到比例失调。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猜测,或许是为了适应极地的光线微弱的环境。
科学家在美国阿拉斯加以北地区发掘出一种常见的小型肉食恐龙——啮齿龙,其数量远比在南方发现的要多。科学家认为,北方的啮齿龙之所以比南方的同类更能适应寒冷天气,可能与它们的生理构造有关——它们长着超大的眼睛和发达的大脑,因此可能更擅长在冬季猎取食物以维持生计。
有的恐龙则可能选择躲开寒冷的冬季,它们有可能迁徙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科学家在阿拉斯加的“恐龙家族的墓地”挖掘到的埃德蒙顿龙,就很有可能在冬季进行季节性的迁徙。埃德蒙顿龙成年时的块头差不多与现代的成年大象相当,但爬行速度缓慢。假如按照每小时行进1.6公里的所谓“放牧式”速度计算,在大约3个月时间内,成群的埃德蒙顿龙大约能够向南迁移1600公里,足以使它们避开“暗无天日”的黑暗地带,进入到植被依然正常生长的地区。不过,科学家分析,在成群的埃德蒙顿龙中必然包含若干幼崽,它们没有能力完成如此长距离的迁徙,很可能远远落在大部队的后面。因此,为了照顾幼崽,这支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有可能走走停停,即使温度降到很低。
谁杀死了恐龙
研究并复原极地恐龙的生活,也许有助于科学家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灾难,最终将恐龙推向了灭绝。
研究证明,恐龙的分布之广令人叹为观止,它们的足迹遍布七大洲,块头长得比任何陆生动物都大,持续繁衍了大约1.5亿年,然后就突然消失了。恐龙为什么会突然灭绝呢?
关于恐龙突然灭绝的问题,世界各地至今仍流传着许多猜测。有人认为罪魁祸首是全球范围的瘟疫,有人认为恐龙灭绝可能与一颗已经衰亡的恒星从宇宙中坠落有关。
大多数古生物学家更倾向于相信,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发生在距今6500多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当这颗直径长约10公里的天体一头栽进地球的时候,地球上就出现了一个至今超过160公里的巨型弹坑,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位于墨西哥境内的尤卡坦半岛上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从现有的考古学和地质学证据推断,那场猛烈的撞击发生之时,大量尘土和岩石碎屑被抛入空气当中。厚厚的尘埃物质悬浮于空中,形成了一道密不透光的屏障,整个地球在随后数周甚至数月内都沉浸在黑暗当中,就连海洋也几乎完全“沉寂”,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整个海洋世界的初级食物链被中断,遍布全球的恐龙家族也随之被推上了不归路。
不过,研究极地恐龙的专家则认为这种“宇宙杀手论”存在许多疑点,因为从他们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即便遭遇不期而至的严寒,生活在阿拉斯加地区的恐龙也依然能泰然处之。因此,极地恐龙专家认为,导致世界范围的恐龙相继灭绝的重要原因,更可能是因气候突变引起的气流和洋流的异动。
恒温还是变温
在恐龙生活的时代,极地的冬季可能要持续半年以上。没有太阳的照耀,极地恐龙的生存显得异常艰难。但研究证明,极地恐龙具有战胜严寒的能力。这一发现颠覆了众所周知的恐龙生存之道。人们开始思考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个已经灭绝的物种究竟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
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但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有科学家认为,极地恐龙的存在说明,在新陈代谢方面,恐龙与现代爬行动物是截然不同的,恐龙是恒温/温血动物,而现代爬行动物则是变温/冷血动物。
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们几乎看不到爬行动物的身影,这是因为它们基本上都在冬眠。而动物处在冬眠状态时,其身体的各种机能都会出现停滞或受到抑制的迹象。这种现象在没有冬眠习惯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身上是根本观察不到的。
据此,极地恐龙专家对在澳大利亚发掘出的两种恐龙进行研究,发现其中一种恐龙身上有生长停滞的表现,而另一种恐龙则不具有生长停滞现象。专家认为,这个差异既不能直接证明前者是恒温动物,也无法证实后者就是绝对的冷血动物,但至少可以说明:两种恐龙在应对严寒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前者可能像大多数冷血动物一样,选择在树林深处或地表以下的洞穴中,用冬眠的方式来躲避漫长的冬天;而后者即便是在漫天飞雪的天气,也会踏冰前行,尽可能找寻美味多汁的绿色植物来填饱肚子,以便保持脂肪的厚度,抵御严寒的侵袭。
本文来自作者[尔真酱大魔王]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7%94%9F%E7%89%A9%E7%9A%84%E7%A7%91%E6%99%AE%E7%9F%AD%E6%96%87%E7%BB%93%E6%9E%84_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尔真酱大魔王”!
希望本篇文章《生物的科普短文结构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如: 蚂蚁观察日记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蚂蚁洞,它就在爷爷奶奶家旁边的墙角下. 我抓住了一只蚂蚁,它是由三个小“芝麻”组成的。头和肚子是黑色的,像两粒圆鼓鼓的芝麻,中间是黄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