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喝酒用的碗用文言文怎么说
觞
1、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羽觞(觞音如「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
2、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狭坐,羽觞行而无算。」《汉书.孝成班婕姝》:「酌羽觞兮消忧」。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王羲之《兰亭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3、行酒令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对诗或对对联、猜字或猜谜等,一般百姓则用一些既简单,又不需作任何准备的行令方式。
2. 古代的喝酒用的碗 用文言文怎么说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阼:古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
尊:古代酒器(同樽)。《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
觞(shang):酒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相海。”
钟:酒器。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黄?:gou长寿。指老人。”《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酌(zhuo):酒杯,酒。《楚辞?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爵:古代酒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者,浮以为大白。”(?:jiao把杯中酒喝干。浮:罚)
角(jue):酒器。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
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礼记?礼器》:“尊者举~,卑者举角。”
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杯杓(shao):饮酒用的器皿。也指饮酒。《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人谢,曰:沛公不胜~~,不能辞。”
觚(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论语?雍也》:“~不~,~哉!~哉!”《论衡?语增》:“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又如“一觚浊酒喜相逢”。
杯:现代仍然广为使用的盛羹、水、酒、饮料等的器皿。杜甫《九日五首》诗之一:“重阳独酌~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 黄碗巧文言文翻译原文
黄琬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4. 《秦氏好古》的文言文文言:
一富人酷嗜古董,而不辨真假。或伪以虞舜所造漆碗。周公挞伯禽之杖,与孔子杏坛所坐之席求售,各以千金得之。囊资既空,乃左执虞舜之碗,右持周公之杖,身披孔子之席,而行乞于市,曰:“求赐太公九府钱一文。”
翻译:
秦朝有个读书人,好古成癣,无论价格多么昂贵的古物,都要买下收藏。一天,有人卷着一领破席登门,夸耀说:“当年鲁哀公设席赐坐询问孔子政事,我拿来的正是孔子所坐过的那张席子。”秦氏便用靠近外城的田地换下这领破席。过了几天,又有一人拿了根拐杖来卖给他,宣称:“这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为躲避狄人侵犯,率众离开时所持的手杖。”论起年代,比孔子坐过的席还要早几百年。秦氏把家中的钱财尽数付出。几天后,又有人端着只破碗对他说:“先生得到的席和杖,并不算古,请看这只碗,是夏桀时造的,比周古老得多了。”秦氏以为这下可得到了旷世稀有的古物了,于是让出自己所居住的宅院,买下这只碗,沿街乞讨,还不停地叫着:“列位供养衣食的父老乡亲,谁有姜大公的九府古钱,
5. 文言文 秦士原文:秦士有好古物者,价虽贵,必购之.
一日,有人持败席一扇,踵门而告曰:
秦士大惬,以为古,遂以负郭之田易之.
"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也."
逾时,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曰: "孔子之席,去今未远,而子以田售.吾此杖乃太王避狄①,杖策去分阝所操之棰③也,盖先孔子又数百年矣,子何以偿我 "秦士大喜,因倾家资悉与之.
既而又有持朽漆碗一只,曰:"席与杖皆周时物,固未为古也.此碗乃舜造漆器时作,盖又远于周矣,子何以偿我 "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致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所作之碗,行乞于市,曰:"那个衣饮父母,有太公九府钱④",乞我一文!"闻者喷饭.
秦士好古
有个姓秦的士人好古物成瘾,即使价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计地买回家来。有人也就投其
所好,专门钻他这个空子,让他吃亏不少。
一天,一个人扯着一块烂席片来见他,说是以前鲁哀公向孔子问政时赐孔子的座席。秦
士心中大喜,认为这是难得的古物,就以诸多良田作价买了下来。
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门来,说:“这是以前太王为避夷狄之乱杖
策离开豳地时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呢!如此古物,您该出什么价
钱?”秦士就倾尽家中资财买了下来。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手捧一只朽烂的木碗来兜售,对秦士说:“您买的席和杖,都算
不上古物。我的这只木碗是夏桀所造,比周朝古远多啦。”秦士没想到竟能遇到如此古物,
就把正住着的宅院作价买下了这只木碗。
秦士三件古物到手,却落得田资用尽,无衣无食,然而好古之心却使他始终不忍丢弃古
物。于是,秦士就披上“哀公之席”,拿着“太王之杖”,捧着“夏桀之碗”,沿街乞讨,
糊口度日,口中还不时地喊着:
“衣食父母们啊,您若有太公时的九府钱,就行行好,给我一文吧。”
6. 求几篇描述写美食的古文1.闻子由瘦
宋·苏轼
土人顿顿食薯芋,
荐以薰鼠烧蝙蝠。
初闻蜜唧尝呕吐,
稍近蛤蟆缘习俗。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惠州一绝
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4.老饕赋
宋·苏轼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江右久不改火,火色皆青。而薪恶劳。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颜如李桃。弹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云璈。命仙人之萼绿华,舞古曲之郁轮袍。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愿先生之耆寿,分余沥于两髦。候红潮于玉颊,惊暖响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独之长缲。闵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当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琼艘。各眼滟于秋水,咸骨醉于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禅逃。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5.菜羹赋
宋·苏轼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
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滃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6.初到黄州
宋·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7.猪肉颂
宋·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张岱的《墓志铭》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
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于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上陪玉皇大帝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
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博弈摴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则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慧杂矣,不可解七。
翻译:
张岱是蜀地人氏,字号陶庵。他小时候家境不错,生活奢华。他喜欢精致的房屋、美丽的婢女、男童、华丽的衣服、美食、骏马、华灯、烟火、梨园和鼓吹。他对古董、花鸟和茶叶、橘子的品质都很挑剔。同时他还痴迷于读书和写诗。半生劳碌后发现这一切都只是梦幻泡影。到五十岁时国破家亡流落到山林之中。只剩下破床碎几、折断的鼎琴、数箱残书、一块缺砚。
他过着布衣蔬食的生活甚至常常面临断炊的困境。回想起二十年前的生活真觉得是隔世的事情。他曾自我评价有七件事不可理解:一是以前家里虽不是贵族但也很富裕现在沦落到和乞丐一样的生活这真是贵贱混乱啊;二是自己的家产不及中等人家却想要和达官贵人一样的生活这是贫富差距啊;三是以书生的身份过着戎马生活以将军的身份翻阅文章这是文武颠倒啊。
四是向上陪玉皇大帝不谄媚却和下层社会的乞丐一起生活这是尊卑不分啊;五是原本勇敢的人现在因为懦弱而不敢上战场这是宽猛不分啊;六是争名夺利甘愿落后于他人这是轻重不分啊;七是博弈游戏时不知道胜负优劣却喝茶尝水这是智愚不分啊。
《墓志铭》的创作背景: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家养病,除了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虎溪称为今之江淹外,还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灼见;在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则悠游自在,留下大量诗文。
崇祯八年参加乡试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后先是避兵灾于剡中,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开始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康熙四年撰写《自为墓志铭》,颇有向死而生之意;后约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与世长辞,享年约八十四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
本文来自作者[迎阳]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7%A2%97%E7%9A%84%E6%96%87%E8%A8%80%E6%96%8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迎阳”!
希望本篇文章《碗的文言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 古代的喝酒用的碗用文言文怎么说 觞 1、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羽觞(觞音如「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