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中,“绝”字有以下意思:
1、断,断开。《灵枢·禁服》:“近者编绝,久者简垢。”
2、阻断。《三峡》:“沿溯阻绝。”
3、遏止。《素问·宝命全形论》:“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4、断绝。《素问·平人气象论》:“故人绝水谷则死。”
5、竭绝。《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6、止。《素问·气交变大论》:“冲阳止者死不治。”
7、阻隔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绝闭,脉道不通。”
8、衰败,亡失。《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
9、尽,极。《素问·阴阳类论》:“一阴至绝,作朔晦。”
10、灭,死亡。《串雅·序》:“昔欧阳子暴利几绝。”
11、极 很 非常。《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
12、与世隔绝的。 《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独一无二的。 “天下三绝。”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绝,断丝也。从糸,从刀,从卩。,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
白话版《说文解字》:绝,切断丝线。字形采用“糸、刀、卩”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绝”,字形像丝线不连贯的形体,像切断了两束丝线。
在现代使用中,绝字也有很多用法:
1、绝对,指没有任何条件的,与“ 相对 ” 相对;完全;一定。
例如:他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
2、绝顶,指极端;非常;最高峰。
例如:登上泰山绝顶,俯视大地,仰望苍穹,令人俗念顿消,予以缥缈,觉得心胸无比开阔。
参考资料:
亟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中读音:zhōng、zhòng,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2、通“得”义:
《周礼·师氏》:“掌国中失之事。”
杜子春说:“中当为得。”古音中、得同音义通。故古书中“中意”亦通“得意”。“中”还可作虚词用:中----中字亦虚词,《易经·系辞下》:“葬之中野。”《礼记·表记》:“中心僭怛。
3、内,里面。与“外”相对 。
五帝之中无传政。——《荀子·非相》
儒有衣冠中。——《礼记·儒行》
皮树中、闾中、虎中、兕中、鹿中,是也。——《礼记·乡射礼记》
以益中外之累。——《后汉书·列女传》
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立得籍甚。——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4、半;中途;半中腰 。
夜中,星殒如雨。——《春秋》
5、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陶渊明《桃花源记》
6、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
赵高用事于中。——《史记》
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唐·韩愈《祭董相公文》
7、内心 。
忧从中来。——曹操《短歌行》
8、内脏。
五中所主,何藏最贵。——《素问》
9、中介人
中央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儒林外史》
10、中等。
受中赏。——《战国策·齐策》
中家以上。——清·方苞《狱中杂记》
11、方言∶成,行,好,可以,了得。[All right]
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二刻拍案惊奇》
12、容易
我是薛家丫头,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醒世姻缘传》
13、合适,适当
是秦之计中,齐燕之计过矣。——《战国策·齐策二》
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宋·叶适《袁声史墓志铭》
14、不偏不倚
头颈必中。——《礼记·玉藻》
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晏子春秋》
15、通“忠”。忠诚。
难进而尽中。——《孝经·圣治》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春官·大司乐》
中不上达。——《荀子·成相》
1. 古文中,亟有什么意思
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亟,急也。
——《广雅》白话释义:亟,快速的意思。组词如下:亟亟、起亟、病亟、遽亟、亟盼、亟务、小亟、亟淹、周亟、亟墨、凑亟、迫亟、亟请、亟欲、亟待、亟柞、疾亟、孔亟、亟需、亟待提高、亟待解决、亟须纠正、亟疾苛察、亟待加强、仆仆亟拜、亟不可待、亟来问讯扩展资料字形演变字源解说文言版《说文解字》: 亟,敏疾也。
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亟,敏捷迅速。字形采用“人、口、又、二”会义。
二,表示天地。 组词解释:1、亟亟:急忙;急迫。
叶圣陶 《倪焕之》四:“我就知道你有这么个脾气。何必亟亟呢?”2、起亟:快速地向上、向外。
3、病亟:病革。金 王若虚 《文辨》:“当时 赵高 辈未敢逞其奸。
及帝病亟,为书召 扶苏 ,而 高 辈矫遗诏赐死耳。”白话释义:当时赵高们不敢放纵他的邪恶。
等到皇帝病危,为书召扶苏,而高等人伪造遣诏赐死了。4、遽亟:急忙;立即。
5、亟盼:急切希望。
2. 刘敏中志向不凡文言文答案亟是什么意思亟:副词,屡次;多次。
音qì。附录:刘敏中志向不凡原文刘敏中幼卓异不凡,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此后人所弗逮也。”
父奇之。乡先生杜仁杰爱其文,亟称之。
敏中尝与同侪言其志:“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选自《元史》)译文刘敏中小的时候卓异不凡,十三岁的时候,和他父亲刘景石说:“以前的贤人学问渊博但却不谋求让别人都知道,作了很大的贡献却从不去自我炫耀,这是当代的人不如他们的地方。”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乡里的杜仁杰先生特别喜爱他的文章,多次称赞他。
刘敏中曾经和同辈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说:“从小到老,遇见别人却不觉得心存愧疚,这就是我的志向。”。
3. 刘敏中志向不凡文言文答案亟是什么意思亟:副词,屡次;多次。音qì。
附录:
刘敏中志向不凡
原文
刘敏中幼卓异不凡,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此后人所弗逮也。”父奇之。乡先生杜仁杰爱其文,亟称之。敏中尝与同侪言其志:“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选自《元史》)
译文
刘敏中小的时候卓异不凡,十三岁的时候,和他父亲刘景石说:“以前的贤人学问渊博但却不谋求让别人都知道,作了很大的贡献却从不去自我炫耀,这是当代的人不如他们的地方。”他的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乡里的杜仁杰先生特别喜爱他的文章,多次称赞他。刘敏中曾经和同辈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说:“从小到老,遇见别人却不觉得心存愧疚,这就是我的志向。”
4. “公疾亟,草稿万卷,手急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这句文言文是什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①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①弦歌:孔子的弟子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化之具,后“弦歌”即为出任邑(县)令。
社会上多说李白在当涂的采石(今安徽当涂县采石矶),在长江上行船因为喝醉了酒,见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俯身去捞取,于是淹死在水中,所以采石有捉月台。我考察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说:“我任当涂县令时,太白病重,有一万卷草稿,还没有修订,在床上交给我,让我作序。”还有李华作〈太白墓志〉也说:“太白写〈临终歌〉而死。“才知道社会上流传的那些话,实在不值得相信。大概和说杜子美由于吃了白酒、牛肉块,(饱胀)而死,是一样(的无稽)
5. 拥庖在文言文里是什么意思原文:昔有疱夫,甚迂。于市市鸡记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疱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疱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疱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已乃是。"
译文:从前有个厨子,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就进房中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子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子很着急,对猫狗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的更凶了。厨子又说:“我平日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你们今天想欺负我不成?”过了一会儿,满地狼藉,都是吃剩的骨头,猫狗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子,真是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本文来自作者[光亮来了]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7%BB%9D%E5%9C%A8%E5%8F%A4%E6%96%87%E9%87%8C%E7%9A%84%E6%84%8F%E6%80%9D.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光亮来了”!
希望本篇文章《绝在古文里的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在文言文中,“绝”字有以下意思:1、断,断开。《灵枢·禁服》:“近者编绝,久者简垢。”2、阻断。《三峡》:“沿溯阻绝。”3、遏止。《素问·宝命全形论》:“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