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奥苏贝尔。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简介: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泊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同化论)发展而来的。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原有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或特征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2、该理论认为,由于新知识与同化它的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发生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根据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变量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大脑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并贮存的,其层次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新知识的获得。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较好地解释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其一般迁移模式相比于传统迁移模式更能体现人类学习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奥苏贝尔的简介: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39)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后又获布兰代斯大学医学博士(1943)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1950)学位。
1950-1974年任伊利诺斯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1975年转任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与大学中心教授,1978年退休为名誉教授。后开办诊所,任精神病医生。曾获桑代克奖。
代表作:
1、《自我发展与个性失调(Ego Development and the Personality Disorders)》(1952)。
2、《青少年发展的理论与问题(Theory and Problems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1954、1977,第二版时与人合作)。
3、《儿童发展的理论与问题(Theory and Problems of Child Development)》(1958)。
4、《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1963)。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
答案:答案要点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①布鲁纳认为,非特殊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强调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领会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将有利于迁移的产生。
②奥苏伯尔在布鲁纳思想的基础上,更系统地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2)产生式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由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其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两项技能之间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3)建构主义迁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认识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性的学习旨在强调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奥苏贝尔认为迁移是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知识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如下:
1、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理论,也称为关系转换说或转换理论。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而自动产生。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
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3、产生式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它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两种情境中的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3.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迁移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知识的相互作用,影响学习迁移的关键因素有:稳定性、可辨别性,可利用性。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它是由奥苏贝尔于1963年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奥苏贝尔简介: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或有的翻译为奥苏伯尔,1918年10月25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0年后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应用心理学系任教,1968年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在该校师范教育部任研究和评价的主管,后来又在该校的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工作过。
本文来自作者[林沫夕]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8%AE%A4%E7%9F%A5%E7%BB%93%E6%9E%84%E8%BF%81%E7%A7%BB%E7%90%86%E8%AE%BA%E7%9A%84%E6%8F%90%E5%87%BA%E8%80%85%E6%98%AF%28%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林沫夕”!
希望本篇文章《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简介: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泊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同化论)发展而来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