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说明的对象
①分类:从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功能和特征等。
事理说明文:其对象是某一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如何找对象?
大多数的事物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或者是在开篇点明说明对象;有的时候题目没有反映说
明对象,那就得认真阅读材料,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求本源,找出说明对象,尤其要揣摩关键性的语句,如各段的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等,这样就可以找到说明对象。
2、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1)什么是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有的事物的特征是显露在外的,如形态、方位等,有的事物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
(2)如何抓说明对象的特征呢?
一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二抓中心句,说明对象的特征,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中(关键句或中心句),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
头、结尾或中间。
三要了解文段说明的中心,要对全文做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3、理清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语句。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如: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等。
总而言之,判断说明的顺序,要把握一个规律,一般情况下,说明事物发展演变历史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等实体事物多用空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多用逻辑顺序。
4、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2)说明方法的作用:
A.举例子
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的例子,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分类别
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逐一说明的方法,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作用:运用分类别的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C.作比较
其作用是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作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较,强调突出了事物……的特征,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
D.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的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题目设计:用简洁的语言给某事物下一个定义。什么是一种……什么。省略号的内容需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
E.列数字(据)
作用: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征。
F.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1)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到要求准确无误。特别是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基本题型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以上这几种题型往往要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答题。
例如: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题技巧:不能删去,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强调)了……删掉后意思变为……最后还要加上删去后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3)依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可以将说明文分为两类:
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多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同时,会用到比喻、拟人等修辞,还会用到一些修饰性的词语。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主要考察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本文中,我整理了这三类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有需要的同学们抓紧时间收藏吧。
说明文答题技巧
1、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模板(必考题)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举例子,具体有力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作比较,将XX与XX作比较,突出强调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打比方,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说明了+说明对象+特点
2、说明语言特点的题型(必考题)
第一个题型: “XX”词语的作用(作答是3步)
答题模板:
1-“词语”本意
2-“词语”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
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或者生动性、形象性
第二个题型: “XX”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作答是5步)
答题模板:
1-不能删去
2-“词语”本意
3-“词语”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
4-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或者生动性、形象性
5-删去太过于绝对或不符合文意,所以不能删去。
3、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方位词)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词)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关联词)
答题模板: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说明对象)加以说明,首先……,其次……,最后……,(需要根据具体运用的说明顺序替换)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记叙文答题技巧1、标题的含义/作用
含义:可能会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要注意联系中心。
作用:(1)线索(2)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3)感情的触发点(4)揭示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5)概括文章内容(6)用修辞,新颖,吸引读者
2、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3、在记叙顺序上设题
常考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
倒叙的作用:设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的作用:交代什么内容,使文章内容更详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4、在词语上设题
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
5、在文章内容(中心)设题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议论文答题技巧常考题型: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具体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令人信服。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本文来自作者[幼阳]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8%AF%B4%E6%98%8E%E6%96%87%E7%AD%94%E9%A2%98%E6%8A%80%E5%B7%A7%E6%9C%89%E5%93%AA%E4%BA%9B%EF%BC%9F.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幼阳”!
希望本篇文章《说明文答题技巧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把握说明的对象①分类:从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其对象是某一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