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的诗句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的诗句 1.《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多少诗仙李太白的诗
《长安十二时辰》是最近的一部热播剧,引得无数唐朝迷们追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虽然是一部虚构的网络小说,但是却很大程度的还原了盛唐唐玄宗时期的繁华和危机,电视剧也极尽可能的从多方面还原了小说中描写的唐朝盛况,无论从背景,从故事情节、人物和多方面细节,都做的很好,是一部良心之作。
《长安十二时辰》许多方面的设置可谓是精心,就连其中的曲目也是精心安排。包括片尾曲在内,一共有五首曲目,全是诗仙李白的名诗词。李白千古流芳,今天他的诗仍是脍炙人口,无人出其项背。这里选的五首李白的诗词作全都是华丽而又苍凉的,写出了唐朝后期的繁华与落寞。
片尾曲《清平乐·禁庭春昼》: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写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唐玄宗对美丽高贵的杨贵妃的极尽宠爱。美人君王,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春波荡漾,可谁知大的幸福之下,掩藏着是危机将至,在危机来时,在唐玄宗和杨贵妃被掳走之时,只是空留叹息。
《侠客行》是词牌名,是李白的一首名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电视剧这里用来描述主人公张小敬的侠客之风范,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危难解除后,悄悄隐没于江湖。
其他还有《短歌行》: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苍茫的歌声也描述了生活中的苦。另外还有《长相思》《清平乐.禁庭春昼》,都是应景的诗歌。
2.长安十二时辰时辰划分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从名字到解释,都遵循着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切合万物在一天里的状态。
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具体划分时间和解释如下:子时(23时至01时),名曰「困敦」——混沌万物之初萌,藏黄泉之下。
丑时(01时至03时),名曰「赤奋若」——气运奋迅而起,万物无不若其性。寅时(03时至05时),名曰「摄提格」——万物承阳而起。
卯时(05时至07时),名曰「单阏」——阳气推万物而起;辰时(07时至09时),名曰「执徐」——伏蛰之物,而敷舒出。巳时(09时至11时),名曰「大荒落」——万物炽盛而出,霍然落之。
午时(11时至13时),名曰「敦牂」——万物壮盛也。未时(13时至15时),名曰「协洽」——阴阳和合,万物化生。
申时(15时至17时),名曰「涒滩」——万物吐秀,倾垂也。酉时(17时至19时),名曰「作噩」——万物皆芒枝起。
戌时(19时至21时),名曰「阉茂」——万物皆蔽冒也。亥时(21时至23时),名曰「大渊献」——万物于天,深盖藏也。
3.长安十二时辰
8月12日,热播一个多月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迎来大结局,千万观众一起经历了一场盛唐时期的传奇故事。
《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作家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死囚张小敬与靖安司司丞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该剧的剧情也逐渐达到高潮部分,对于整部剧幕后黑手的探讨也愈发激烈。
周一围饰演的龙波曾经备受怀疑,可最终在大结局前提前下线,暗示了幕后黑手另有其人。今日,《长安十二时辰》收官。
最后的幕后主使也揭开谜底,竟然是一个小小的户部八品小吏徐宾,而他设计如此大的一个局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能成为理国功臣。在大结局中,张小敬与圣人一起见到了徐宾。
最初张小敬并不相信徐宾一手策划了这么一场阴谋,直问他是替谁顶罪。而徐宾则回答道:“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要让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知道,我是个理国的能臣,也让他们知道这些我一个人又是怎么做到的。”
4.有哪些关于长安的诗句
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
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李山甫《寒食二首》)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 忆长安,九月时(范灯《忆长安?九月》)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杜甫《秋雨叹三首》)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李商隐《滞雨》)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张元宗《望终南山》) 碧池新涨浴桥鸦,分锁长安富贵家(杜牧《街西长句》)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李贺《沙路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落第长安 唐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长安 年代:唐 作者:范祖禹 东风吹尘客心起,京华去蜀三千里。
我来踏雪走函关,下视秦川坦如坻。 晓登太华三峰寒,凭高始觉天地宽。
却惜京华不可见,烟花二月过长安。 长安通衢十二陌,出入九州横八极。
行人来往但西东,莫问兴亡与今昔。 昔人富贵高台倾,今人歌舞曲池平。
终南虚绕帝王宅,壮气空蟠佳丽城。 黄河之水东流海,汉家已去唐家改。
茂陵秋草春更多,豪杰今无一人在。 细观此事何足愁,不如饮酒登高楼。
秦王何苦求九鼎,魏武空劳营八州。 当年富贵一时事,身后寂寞余高丘。
春风开花不易得,一醉何必封公侯。 欣赏 长安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欣赏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欣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梦底音容岂过时,三更犹读那年诗。秋寒可自长安到?再忆长安已太迟。
5.《长安十二时辰》中哪句台词你看了以后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长安十二时辰》持续热播,除了紧凑的情节扣人心弦,服饰演员等各种精湛,其实本剧还有一大亮点,其中很很多台词能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耐人寻味,提升自身思维。下面我来举几个例子。
“年轻人总是不懂得一个道理,话不是说出来就有用的,要看听话的人愿不愿意听。”这句话其实很精辟,因为不管是在古代的朝政上还是现代的职场上,他其实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人们,信任到底有多重要。
你可能会想要告诉别人某件事情,希望他能提升自己,但是若是被告知的人并不愿意接受,那么说再多都是于事无补的。
“大鹏展翅九千里,它看不见地下的蝼蚁。”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去计较那么多,或许很多人总是打脸充胖子,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资本,但是往往有实力的人都是低调的,他们对这样的人是看不上的,就像是地上的蝼蚁,根本不值一提。只有自己厉害了,才能够展翅高飞,与其纠结一些琐事,不如不顾一切的提升自己,将别人都踩在脚底下。
“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在利益的面前,人性会展现出最透彻的一面,没有谁会为了道德底线而去违背自己的利益。人类是自私的,尤其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大家都只顾自己。为了利益可以放弃一切,哪怕是去伤害他人。
这部电视剧里其实还有很多经典的台词,这就像是一个人性的屠宰场,让人觉得格外现实。
6.《长安十二时辰》古文念白的断句、重音不准
我认为主要还是演员功课没有做到位,至少没有做到完美。古文念白是有难度,文言文的抑扬顿挫重音或者断句稍有不妥就有可能改边文章意思,这一点无论是我们高中上学学习语文,还是在看电视剧**等艺术作品时都深有体会。但是作为演员,这部剧又可能在全国的影视圈都产生不小的影响,念不对台词这件事,主要责任还是要由演员承担。
我们初中语文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了,作为华夏儿孙,对文言文是有天然的敏感的感受力的,所以我们能够在还没有老师讲解的时候对待一些稍微简单点的句子就能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十二时辰中,我关注到的古文念白对绝大多数学习过文言文的学生来说,算不上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如果能够多查查文言文字典,读读熟练,做到流畅准确是没有问题的。
这不是对剧中的各位演员们的指责,毕竟我们演员做的其实已经不错了,偶有断句重音不准的问题,结合语境我们观众也可以理解,不至于错判。而且演戏不同于我们平时学习,要综合许多因素,不能只一门心思磕在台词上。所以至少对于我来说,我可以接受这部剧中出现的小小的错误或者说缺憾,瑕不掩瑜。
但是对于广大的演员来说,自己对演员职业的要求不能再只是拿到高片酬或者成为大明星这样比较肤浅的目标了,我希望演员们在挣钱出名的同时,对自己的戏份中台词,表情以及思绪表达都要更精进一步,以前爆出的几位年轻演员念台词只念数字123的事情就不要再发生了。
7.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有什么台词比较有意思
《长安十二时辰》也算是制作非常精良的一部影视剧了,剧中人物台词都很有考究,比较有意思的台词也有很多,下面我粗粗列举几个吧,
1. 元载独坐在十几个肥胖的女人中间出场的时候,有个可爱的小胖女童说:“公子没钱买炭,用人取暖。”元载回道:“你知道什么呀,用东西哪儿有用人舒坦。”初听的时候感觉挺好笑的,后来仔细想的时候,觉得这一段也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实际上用人取暖是一种特别昂贵的方式,在唐朝,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消受得了这种福气。而元载只是八品小官,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多败坏了。
2.
“世人为何觉得夕阳美?不再刺目,也快落了。”“太阳升到最高,也该落了。”类似这种说太阳快落的台词还有好多,看的时候就有疑问,老是看太阳落不落干嘛?后来,才反应过来,这些台词都只在说一个事情:“如日中天,就是中午的太阳,盛则盛矣,终究是要落下的!”这些台词一语双关,太子说的时候指的是迟迟不肯退位让贤的“圣人”和权侵朝野的林九郎,说他们是即将落下的太阳,而自己则是正在升起的朝阳。而狼卫说出来,是指现在繁盛的长安城终究会衰落下来。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处处都是伏笔,剧中用几句台词就指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家族更替,更指出了整个盛唐的兴衰。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也都在剧中出现,若不留心,根本留意不到历史人在剧中的“改头换面”。可以说这部剧非常的良心了。
8.关于长安的诗词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李山甫《寒食二首》)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
忆长安,九月时(范灯《忆长安?九月》)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杜甫《秋雨叹三首》)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李商隐《滞雨》)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走车轮不暂闲。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张元宗《望终南山》)
碧池新涨浴桥鸦,分锁长安富贵家(杜牧《街西长句》)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李贺《沙路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9.有哪些关于长安的诗句
与“长安”有关的诗句: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第长安》)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长安道》)长安重游侠,洛阳富财雄(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李山甫《寒食二首》)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崔颢《七夕》)碧池新涨浴桥鸦,分锁长安富贵家(杜牧《街西长句》)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李贺《沙路曲》)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有关”长安“的简介:长安是西安的古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1077年,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长安,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西汉、隋、唐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其辉煌的历史闻名于世。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的治所。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将长安改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城墙,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区的风貌。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
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多个朝代建都于此。
曾经建都长安的汉朝与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会,约在公元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公元581年到公元604年(隋朝)与公元637年到公元775年(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
(中晚唐有争议)[1]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逾百万的人口[1],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与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
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元代曾设安西府;后改为安西路、奉元路。
随着明代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渐向沿海地区东移,西安逐渐退出历史中心舞台。明代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国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
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县等相关名称。
10.《长安十二时辰》里,古人没有钟表是如何计时的
古代机没有电池,也没有我们现在的钟表,那古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这部电视剧里对于古代生活的还原度还是非常高的,观众们在欣赏比较刺激的情节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一些细节。这部电视剧里记事主要是通通过日晷的方式,从周代开始,中国已经普遍使用这种计时方式了。
因为太阳跟地球的位置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太阳投射下来的阴影也是不断变化的,阴影的变动对应着不同的时间,这就是人们看时间的方式。这个仪器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设计起来十分的复杂,里面既有天干地支,也有十二时辰,第一次接触的话,肯定是完全看不懂得。
日晷的种类比较多,有些还可以表示节气,比如说春分跟秋分这样比较重要的日子。电视剧对古人使用的这一计时工具表现得比较好,在第7集和第9集中都出现了相关的镜头,大部分的日晷是石头做的,比较重,不好搬动,一般会把它放在室外。
为了表示身份的尊重,也会放在宫殿门口,故宫就有这个东西。电视剧里还出现了其他的计时工具,比如说火闹钟,其实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香。商人们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制作出长短不一样的香,计时最长的香是盘香,看起来有点像巨大版的蚊香,最长燃烧时间能够达到30天,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还有漏壶这样的计时工具,计算时间都比较精确。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为什么皇帝把权利交给右相而不是太子呢?
最近在看一部国剧《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作家马伯庸的小说,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在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靖安司司丞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整部剧情硬派、淋漓、紧张感十足,堪称一部大唐版本的反恐24小时,而带给我的最大的惊喜在于小鲜肉终于不再是拖油瓶,在众多老戏骨的精彩表演下,易烊千玺饰演的年轻名士李必毫无怯场,表现可圈可点,没有“玷污”了我心中的中唐神人李泌。
为什么这么说呢?尽管他没有象诸葛亮、曾国藩那样妇孺皆知,但是等你看了史书对他的记载后,你就会感慨,这世上真有这种如神仙般,几乎是文学作品虚构人物的存在。
神童初出世
《邺侯外传》有一段堪称奇幻的记载:当李泌的母亲周氏还小的时候,有和尚给她预言,将来她要嫁给一个李姓人,生的孩子将要当帝师。后来周氏果然嫁给了李泌的爸爸李承休,而在她生李泌之时,就像生哪吒一样,怀胎三年才生下来,这些都表明了李泌的不平常。
当然这些当不得真,不过李泌从小就聪明是真的,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中说“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这个“泌”说就是唐朝的李泌,这一年他被玄宗皇帝接见,他以棋说“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得到李隆基的喜爱,宰相张九龄当他为小友,以识才闻名的贺知章也说:“这小子目如秋水,将来必是卿相。”由此可见李泌的天赋。
中唐《隆中对》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在逃亡的路上即位,此时的唐朝危在旦夕,在家隐居的李泌立即赶来相援,为平定安史之乱提出了剿贼战略,堪称中唐《隆中对》。
首先,李泌断定安史之乱无法成功,稳定军心;其次制订战略,"挫其锐,解其纷";最后提出要给功臣实封,让人更加踊跃参与平乱。肃宗大部分照他的计划行事,后来都不出其所料,可惜的是肃宗急功近利,没有完全听信李泌的建议,致使河北没有彻底肃清。
勇退显智慧
收复首都长安后,李泌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向皇帝请求回家隐居,说了五大理由:“我跟陛下相识的时间太长,陛下对我的信任太专,对我的宠爱太厚,而我的功劳太大,事迹又太传奇,所以我得离开。”唐肃宗当然坚决拒绝,表示不会做勾践,李泌说了一句至今让我们都值得思索的话:“杀我的不是陛下,而是前面所说的‘五个理由’”。
历史 一再告诫我们: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以前的承诺往往不再有效,不是作出承诺的人背叛你,而是在形势逼迫下,任何承诺都不可能永远有效。
由于李泌不断请求回山,唐肃宗无奈同意他返回衡山隐居,下诏为他在衡山中建造居室,并按照三品官员的待遇供应生活。
入朝出朝终成宰辅
李泌在衡山隐居数年,唐肃宗去世,唐代宗李豫一即位就马上请李泌回来,任命他为翰林学士,然而先后两位宰相都容不下他,以能者多劳之名打发李泌到各地任职,李泌做过江南西道判官、楚州刺史、澧(今湖南澧县)、郎、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团练使、杭州刺史,每到一处,李泌都有很好的政绩。
到唐德宗时期,战乱又起,李泌再度回到中央朝廷,这一次又是他力挽狂澜,先是单骑摆平陕虢(今河南陕县、灵宝一带)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再设伏破淮西军于长水(今河南洛宁西),贞元三年(787年),李泌正式拜相。在位期间他利用回纥、吐蕃、南诏、大食之间关系和矛盾,减缓了唐朝的衰退期,并带来了一番中兴气象,有人称其为中唐第一宰相,我觉得毫不为过。
大家来看看, 历史 上有这样被皇帝反复求教,进则救国救民,退则如神仙遨游天地的神人吗?他周旋于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之间,或婉转提议,或仗义直言,或调和关系,或出谋划策,或纵横捭阖,修齐治平,游刃有余。此等功夫,古今难觅第二人啊!
马伯庸先生的《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一个大唐反恐故事。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上元节前一天(正月十四),一帮狼卫带着石油火药,准备在上元节当夜引燃玄元宝灯,把李隆基李林甫在内的一帮昏君奸臣全部烧死。负责皇城安全防卫的靖安司得知消息,从死牢中提出杀人犯张小敬抓捕狼卫,一场斗智斗勇就此展开。
靖安司如此卖力卖命的主要原因,就是李隆基(剧中称为圣人)准备把大唐朝政全权交给右相李林甫打理。李林甫和太子李亨是死对头,可谓水火不容。如果李林甫全权掌握朝政,那么李亨的下场会很惨,轻则废黜,重则丧命。而靖安司效命于太子李亨,为了保住李亨的太子之位,靖安司的负责人贺知章和李泌不惜老命小命,用剧中所言?把身家性命赌在了这一天?。
李隆基把朝政大权交给李林甫心意已决,连高力士的劝谏都不听。《资治通鉴》记载:上从容谓高力士曰:?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高力士)对曰:?天子巡狩,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谁敢复议之者!?上不悦。力士顿首自陈:?臣狂疾,发妄言,罪当死!?上乃为力士置酒,左右皆呼万岁。力士自是不敢深言天下事矣。剧中演高力士为了一个旧茶盏而被李隆基冷落,虽是虚构,但也说明了李隆基在交出朝政这件事上的决心。
那么问题来了,李隆基为何要把朝政大权交给李林甫而不交给太子李亨呢?原来大唐王朝的历任皇帝都被太子整怕了,也整惨了。
第一任,李渊。李渊开始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结果李建成图谋造反,发动了杨文干兵变,被李世民扑灭之后,摁下葫芦浮起瓢,李世民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跟李建成明争暗斗。最终李二干掉李大,尉迟恭戴甲进殿,逼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没过一个月李世民就把李渊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李渊当了九年太上皇方才死掉。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为了体现自己夺位的正统性,多方抹黑李渊,还在朝堂上爆出李渊起家时给突厥颉利可汗称臣的丑事,李渊一张老脸涨的通红,心里虽然mmp,嘴上还得笑嘻嘻,称赞我儿仁孝。
第二任,李世民。李世民晚年也被太子李承乾摆了一道,要不是多长个心眼儿,就被李承乾和侯君集联手干掉了。李二从此吓得没睡着觉,最终把皇位传给了懦弱无能的李治。李世民为啥传给李治而不传给李泰或者李恪,因为长孙无忌跟他说了,晋王仁孝,换言之,老实无能,不会造反,但是李泰李恪这两货就说不准了。结果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话,把大唐江山交给李治,最终被武则天给篡夺了。老人家评价李世民此举,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第三任,李治。李治第一个太子燕王李忠,母亲只是后宫一位普通的刘姓宫女。武后当权,李忠惧怕武后,主动让出太子之位,徙房州刺史。但是在刺史任上依然恐惧不安,以至于穿着女人衣服防备刺客。精神极度紧张之下产生了幻觉,总觉得有妖怪跟着他,经常秘密占卜。事露,废为庶人,囚黔州李承乾故宅,后以涉嫌谋反被赐死。第二个太子李弘,在朝堂之上非常得人心,因为劝谏武后把萧妃的两个女儿嫁掉,就被武后下毒害死。第三个太子李贤,果敢明断,颇类太宗,迫于武后*威,宫中暗藏铠甲,图谋造反,失败废为庶人,终被武后诛杀。
第四任,李显。李显太子李重俊,生性明果,跟妹妹安乐公主争权,安乐公主谋为皇太女,准备日后继承大唐江山。于是带人杀死武三思,又要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韦皇后拥触李显登上玄武门,李显据槛语千骑曰:"尔乃我爪牙,何忽为乱?能斩贼者有赏。"于是士倒戈斩多祚,余党溃。重俊亡入终南山,欲奔突厥,宗楚客遣果毅赵思慎追之,重俊憩于野,为左右所杀。
第五任,李旦。第一个皇太子李宪,看到李隆基功大,唯恐自己步了唐初李建成后尘,打死要把太子之位让出来,让不出来就死。于是被李隆基盖豪宅养了起来,性尤谨畏,未尝干政而与人交,因此李隆基非常信任他。死后尊为让皇帝,意思李隆基的皇帝是李宪让给他的。李旦眼看李隆基咄咄逼人之势甚笃,干脆自己也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当了太上皇。太平公主说你着急啥,等你死了传给他也不迟啊。但李显是个明白人,一看李隆基就是一头白眼狼,再不传位就会步李显后尘。
本文来自作者[琼岚小郎君]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9%95%BF%E5%AE%89%E5%8D%81%E4%BA%8C%E6%97%B6%E8%BE%B0%E8%AF%97%E5%8F%A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琼岚小郎君”!
希望本篇文章《长安十二时辰诗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的诗句 关于长安十二时辰的诗句 1.《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多少诗仙李太白的诗 《长安十二时辰》是最近的一部热播剧,引得无数唐朝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