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明的事物是什么?
1、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2、6500万年前的一场大灾难。
事物特征是什么?1、紧密相连的2、小行星撞击地球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举例子、列数字、科学原理说明、打比方、描述等
2、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题答案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第1篇短文通过“恐龙无所不有”这一现象,说明地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阅读《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三体》系列的科幻作品以及其他幻想作品。但往往判断力较差,学习这篇课文,能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文章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更大领域思考问题,可能会更全面。
教学目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内在逻辑关系,把握文章阐释的事理,激发学生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刘慈欣相关作品《带上她的眼睛》《三体》或已经影视化作品《流浪地球》等导入。
二,自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并划分段落层次。师生对话后
明确:第1段: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这一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第2.3段,指出在南极,以及其他的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说明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科学事实。
第4,5段,说明恐龙化石不可能是迁徙的结果。
第6.7段,通过逻辑推理,指出恐龙化石的出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
第8--12段,简介板块理论,解释了每一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第13--15段,再次讲到南极的恐龙等古生物,指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小结:文章按照逻辑顺序展开。
三,探究,
这篇短文,用……说明……。
明确,用“恐龙无处不有”这一事实,借此说明“板块构造理论”。即古生物学和恐龙化石的分布两个领域,联系起来思考,得出板块构造理论。
四,延伸拓展。
这篇短文,作者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你能在课外,搜集资料,列举一两个事例说明吗?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主要内容 要写埋中心思想
答案: 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决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原因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二、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地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2.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3.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4.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三、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与地质学说有什么关系,一般读者很难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它们却有内在的关联。课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课文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实际上,第二篇短文也用另一个科学探究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这一道理。举例略。
本文来自作者[杨苑钟佳]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9%98%BF%E8%A5%BF%E8%8E%AB%E5%A4%AB%E7%9F%AD%E6%96%87%E4%B8%A4%E7%AF%87%E5%90%84%E8%87%AA%E8%A6%81%E8%AF%B4%E6%98%8E%E7%9A%84%E5%86%85%E5%AE%B9%E6%98%AF%E4%BB%80%E4%B9%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杨苑钟佳”!
希望本篇文章《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明的事物是什么?1、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2、6500万年前的一场大灾难。事物特征是什么?1、紧密相连的2、小行星撞击地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