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蝙蝠和雷达》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扩展资料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文后一页的“资料袋”简单地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科普短文:你知道脑电波吗?
人脑中有许多的神经细胞在活动著,而成电器性的变动。也就是说,有电器性的摆动存在。而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就像波动一样。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用一句话来说明脑波的话,或许可以说它是由脑细胞所产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
十九世纪末,德国的生理学家汉斯·柏格看到电鳗发出电气,认为人类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现象,而发现了人脑中电气性的振动。後来,藉由图表来补捉脑波,才得知振动的存在。由于这和人类的意识活动有某种程度的对应,因而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
由于电子工学的进步,脑波的周波数也得以用仪器测定。国际脑波学会就针对不同震动的周波数,定以α、β、δ、θ之名。
十九世纪末,德国的生理学家汉斯柏格看到电鳗发出电气,认为人类身上必然有相同的现象,而发现了人脑中电气性的振动。後来,藉由图表来补捉脑波,才得知振动的存在。由于这和人类的意识活动有某种程度的对应,因而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兴趣。
一、“α”(阿尔法)脑电波,其波长为8-12Hz(赫兹)。
当你或我的大脑处于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或是在心神专注的时候出现的脑电波。在“放松活跃”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那是我们通常作某种沉思或倾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所取得的状态。当代一些流行的“快速学习”技巧,就是基于“巴洛克”音乐背景下的训练方法。许多巴洛克音乐作品的速度(即每分钟60-70拍),与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下“波长”是相似的`。如果在那种音乐的伴奏下有人将信息读给你听,这信息就“飘进了你的潜意识”,你就能更快地学习了。
但是,对音乐的学习作用也不能走极端,其实道理十分简单。你在学习中使用音乐就会发现,如果你同时想收到四个音乐台,那这时的收音机是不可能发出任何有意义的音乐来的,或是杂乱无章怪音。人的大脑在学习中也是如此。你必须要清理你的脑电波——即只把它调到一个电台上。
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成功的学习课程总是轻轻松松地开始。有效清理你的思想,使你的潜意识能接收条理清晰和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它们存储进大脑中正确的“仓库”之中。在“放松性警觉(Relaxed Alertness)”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那是我们通常作某种沉思或倾听令人放松的音乐所取得的状态。
本文来自作者[抄源]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9%A3%9E%E6%9C%BA%E8%83%BD%E5%9C%A8%E5%A4%9C%E9%97%B4%E9%A3%9E%E8%A1%8C%E7%9A%84%E7%A7%98%E5%AF%86%EF%BC%9F.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抄源”!
希望本篇文章《飞机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蝙蝠和雷达》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