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
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扩展资料内容简介
一、内容简介
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随从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家的小狗的鼻于,却被小狗咬了手指。
一开始,督警奥楚蔑洛夫很是公正和严历,“好的……是谁家的狗?我不会袖手不管。”大声斥骂养狗的人,并要把小狗处死;当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立即改变态度,“莫非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一点点大,你却是个彪形大汉!”
这时,他的随从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他又开始“复色”,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说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
但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说:“赫留金你这个笨蛋,都是你自己惹的祸!”他一变再变,当最后从将军家厨师口中得知这是将军的狗时,他马上大声赞扬小狗是“灵巧的”,“张嘴就咬了这家伙的小指头”。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
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二、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他的主要作品有:《胜利者》(1883)、《变色龙》(1884)、《草原》(1888)、《没意思的故事》(1889)、《库页岛》(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
后来,他由开始创作戏剧,如《结婚》(1890)、《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伊凡诺夫》(1887-1889)、《樱桃园》(1903-1904)等等。
三、作者评价
契诃夫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虽然他在生活的后期思想上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他对无产阶级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没有认识,未能指出改造社会的正确道路,没有创造出时代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这是他的资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所决定的。
但是,契诃夫仍然是一个有着很大历史功绩的作家。他的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俄国社会的生活,反映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和人民群众的痛苦。所以,多少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四、基本信息
《变色龙》,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在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在我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鲁迅、赵景深、郑振铎等许多文学大家都曾翻译过他的作品;经典名篇《万卡》、《变色龙》、《套中人》等在我国家喻户晓,并入选学生课本;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其短篇小说指定为学生必读作品。
契诃夫一生中写了几百篇中、短篇小说和许多剧本。他常常通过一些日常平凡事物,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契诃夫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虽然他在生活的后期思想上有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他对无产阶级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没有认识,未能指出改造社会的正确道路,没有创造出时代的英雄人物——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这是他的资产阶级立场和世界观所决定的。
但是,契诃夫仍然是一个有着很大历史功绩的作家。他的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俄国社会的生活,反映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和人民群众的痛苦。所以,多少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从独特的角度,对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作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对小市民的庸俗、贪欲、投机钻营进行辛辣的讽刺,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寄予深切的同情。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促人深思,发人深省,既让你感到酣畅淋漓的痛快,又让你发出会心的微笑。
《变色龙》这片课文通过我们什么、什么、什么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什么?
奥楚蔑洛夫“变色”是为了曲意逢迎,向上级献媚,讨好上级。
《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
一变:从严查狗的背景,帮助赫留金(正义立场)到给狗披大衣,骂商人(反面立场) ?因为听说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
二变:反面立场——正面立场,巡警说狗不是将军的。
三变:正面立场——反面立场,巡警又说这狗说不定是将军的。
四变:反面立场——正面立场,群众说狗不是将军的(此时奥楚蔑洛夫想处死狗)。
五变:正面立场——反面立场,将军家厨子说这狗是将军哥哥的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黑暗反动,批评了当时警察制度反人民的本质。
扩展资料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身哆嗦。
契诃夫所创造的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出当时俄国“警察国家”的黑暗与反动。但契诃夫对这种现象不是直接采取忿怒的揭发和深刻的批判,而是运用幽默和讽刺的卓越艺术技巧,揭露了这个封建专制国家在华丽庄严掩盖下的丑恶与卑劣。
小说运用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了冷清、凄凉、人情冷漠、势利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具体地凸现了警察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揭露了沙皇统治的社会黑暗。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话描写,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
《变色龙》中的对话描写,以奥楚蔑洛夫为中心,可以分为五组:奥楚蔑洛夫与赫留金的对话描写,奥楚蔑洛夫与围观群众的对话描写,奥楚蔑洛夫与助手的对话描写,奥楚蔑洛夫与将军家厨师普洛柯尔的对话描写,奥楚蔑洛夫与小猎狗的对话描写。
百度百科——变色龙
文通过继续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自然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第十五自然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大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本课主要是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的将他儿童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总分总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变色龙的外形、变色龙的捕食、变 色龙如何变色叙述的方式
本文来自作者[邻家芮安]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EF%BC%9C%E5%8F%98%E8%89%B2%E9%BE%99%E7%9A%84%E5%86%99%E4%BD%9C%E8%83%8C%E6%99%AF%EF%BC%9E_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邻家芮安”!
希望本篇文章《<变色龙的写作背景>_3》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写作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