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有初度、赤子、襁褓、孩提、龆龀、垂髫、幼学、总角、黄口、金钗之年、豆蔻、舞勺之年、及笄、志学之年、舞象之年、弱冠之年、花信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花甲之年、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朝之年、耄耋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之年。
1、初度
指始生之时,出生之日。出自战国·屈原的《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世也将生日称为“初度”,如明·宋濂的《元史·顺帝纪八》中“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初度也可用来表示开始的意思,如“初度之辰”。
2、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清·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3、垂髫
指三四岁到七八岁的儿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就写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舞勺之年
指男子十三至十五岁。勺是一种乐舞,古代未成童者习之。春秋·孔子《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5、及笄
指女子十五岁。“笄”指结发而用笄贯之,出自春秋·孔子《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十回中也写过:“鲁老先生有一个令爱,年方及笄。”
6、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是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
1、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3、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4、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5、80岁:杖朝之年
6、100岁:期颐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有些由于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介绍: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本文来自作者[喧丹小姐姐]投稿,不代表木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x3.cn/ef/1%E5%88%B0100%E5%B2%81%E5%8F%A4%E4%BA%BA%E5%AF%B9%E5%B9%B4%E9%BE%84%E7%9A%84%E7%A7%B0%E8%B0%93_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木木号的签约作者“喧丹小姐姐”!
希望本篇文章《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木木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有初度、赤子、襁褓、孩提、龆龀、垂髫、幼学、总角、黄口、金钗之年、豆蔻、舞勺之年、及笄、志学之年、舞象之年、弱冠之年、花信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